林默的宿舍灯亮了一整夜。
他盯着鑫科材料的K线图,反复翻看过去半年的龙虎榜、股东变动、大宗交易记录,试图找出庄家的操盘痕迹。凌晨四点,他的眼睛酸涩发胀,但一个清晰的规律逐渐浮现——每次股价拉升前,都有特定营业部的大单买入,而暴跌前,总有机构席位提前出货。
“这不是巧合……”林默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把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
他忽然想起金融工程课上教授说过的话:“市场里没有真正的‘内幕’,只有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信息。”
或许,他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
学信贷的催收电话越来越频繁。
“林先生,您的贷款已逾期三天,如果本周内不能偿还,我们将上报征信系统,并启动法律程序。”客服冰冷的声音让林默如坠冰窟。
他翻遍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凑出不到两万块,距离还款金额还差四万。他不敢告诉家里,更不敢向同学借钱——一旦消息传开,他“小林股神”的名号就会变成笑话。
“必须翻盘……”他咬咬牙,打开股票账户,盯着仅剩的一万八本金。
但这一次,他不再相信任何“内幕消息”。
林默开始疯狂查阅证券分析书籍、研报、交易所公告,甚至潜入几个付费股票群,观察那些“老师”如何忽悠散户接盘。
某天深夜,他在一个冷门论坛里发现了一个帖子——《如何识别庄家建仓痕迹?》。发帖人叫“老K”,自称曾在私募工作,因看不惯机构割韭菜而离职。
帖子里的内容让林默如获至宝:
“庄家运作一只股票,通常有四个阶段:吸筹、洗盘、拉升、出货。”
“吸筹阶段,他们会故意制造恐慌,让散户割肉;洗盘阶段,他们会反复震荡,逼走不坚定的筹码;拉升阶段,他们会配合‘利好’消息吸引跟风盘;出货阶段,他们会制造‘牛回头’假象,让散户接盘。”
“识别方法很简单——看成交量、股东人数、大宗交易。”
林默立刻按照帖子的方法,筛选了几只近期股东人数大幅减少、但股价并未大涨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