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 > 第44章 青简垂堂,贤馆机藏

第44章 青简垂堂,贤馆机藏(2 / 2)

这一日,在又一次请教之后,朱祁镇看着三位帝师略显疲惫的面容,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于心不忍。

他亲自起身,先为三人一一续上茶水,这才叹了口气,用一种极为谦逊和的姿态开口道:

“三位先生既是帝师,亦是国之柱石,日理万机,实在辛劳。朕年幼学浅,观览奏章常有不解之处,又不敢事事叨扰先生。”

杨士奇闻言,抚须笑道:“陛下勤学,乃社稷之福,我等为人臣者,何谈辛劳?”

“先生过誉了。”朱祁镇摇了摇头,目光扫过殿外,带着几分惋惜,“且朝中许多青年才俊,如曹鼐、刘球之辈,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亦是可惜。”

听到这两个名字,杨荣脸上的笑意微微一僵。

一旁的杨溥则是眉头微蹙,下意识地将手指在桌案上捻了捻。

杨士奇则一脸平静的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皮微抬,静待下文。

朱祁镇将三人的神色尽收眼底,这才不疾不徐地开口道:

“朕在想,可否在内阁之下,设一集贤馆,遴选一批最优秀的青年进士、翰林。他们平日里可专心研习历朝典章,分析天下政务之得失,为内阁的决策提供更详实的参考。”

“如此,集贤馆既能为三位先生分忧,又能为我大明储备栋梁之才,不知先生们以为如何?”

朱祁镇话音落下,暖阁内立时无人应声。

杨士奇端着茶盏的手停在半空,杨溥脸上的倦意一扫而空,而杨荣,则是又长叹了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集贤馆……

唐时,太宗皇帝于宫中设“文学馆”,遴选天下贤才为学士,以备顾问,一时才俊云集,号为“十八学士”。

后高宗时期,文学馆改设“弘文馆”,承其制而扩其用。

至玄宗开元年间,先于乾元殿设“丽正殿书院”,后于开元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迁于光顺门外,遴选大儒为学士,官高位崇,名为修书,实为顾问。

宰相许国公苏颋、张说皆曾领集贤院事,陆坚为集贤学士,一时经天纬地之才,皆汇于此。

相对于本朝来说。

那不仅仅是一个修书的衙门,那是直属天子、绕开三省六部、为皇帝提供最直接智力支持的“内廷翰林院”!

好一个“集贤馆”!

你看这理由,何等的光明正大——为内阁分忧,为国家储备人才。

你看这名号,何等的古雅正统——上承盛唐之风,下启百年之治。

他们身为当朝大儒、内阁大学士,能拒绝吗?

拒绝,就是否定太宗玄宗的文治之功。

就是打压青年才俊,就是不为国家长远计!

这事如果明日皇帝在朝会上提出,或者传扬出去。

任何一顶帽子,都足以让他们在士林中间身败名裂。

可若是同意……

他们都不是傻子。

什么为内阁分忧?

陛下分明是想在内阁之外,建立一个新内阁!

想培植他自己的帝党!

原来陛下这几日表现出的所有谦恭与好学。

都只是为了此刻的这致命一击!

最新小说: 异瞳狂妃:邪帝,太凶猛! 御前女官上位记 状元郎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书暴君:截胡天命之子后宫 抗战:李云龙!你管这叫一个团? 乱世兵户发媳妇,开局领到姐妹花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水浒:靖康耻?我先登基称帝 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