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 > 第41章 万民同欢,清谈正酣

第41章 万民同欢,清谈正酣(2 / 2)

茶客们磕着瓜子,喝着新上的雨前龙井,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点心的甜香和人们的喧嚷声。

大堂中央,说书先生将一块醒木“啪”地一拍,满堂瞬间一静。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开了腔:“各位看官,旧书听得多了,今儿个,咱说一段新书!不说我朝,不讲前元,咱把这故事的‘书胆’,请到那大唐贞观年间,讲一段‘铁骨谏官智辩紫微阁’的千古佳话!”

此言一出,满堂皆是会意的嗡嗡声。

毕竟是天子脚下,皇城根儿的百姓,哪怕不识字,对这朝堂上的风吹草动,也比别处的读书人更敏感三分。

人人都听出了味儿,什么“贞观佳话”,这分明是借着前朝的酒杯,浇自家胸中的块垒!

说书先生见火候已到,得意一笑,将醒木再次拿起,却不拍下,只是用指节在木面上‘叩、叩’敲了两下,满堂的议论声便立刻消失了。

他这才压低了声音,如同亲历者一般,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朝堂风云,娓娓道来:“咱就说,那贞观朝堂之上……”

茶楼之下,街道之上。

那个推着独轮木车的菜贩,正咧着嘴,将一小袋官府施舍的“恩赏米”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他不懂楼里人们口中的天下大事,他只知道,自从朝廷严惩了那些贪官污吏,京城的米价,好像真的降了那么几文钱。

而且今天天子过寿诞,不光进城不用交税,而且还能白领到半升白米,这足够给娃熬一顿稠稠的米粥了。

不用交税省下的铜板,换了娃手里的糖葫芦。

朝廷恩赏的白米,又能让娃喝上顿热粥。

他转身轻轻地拍了拍八岁儿子的小脑袋瓜憨笑道:

“栓柱啊,记着,咱们当今的万岁爷,是顶好的皇帝!你长大了,可不敢做那等没良心的事!”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舔了舔嘴角的糖葫芦渣,眼睛亮晶晶的。

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倒映出的是一个父亲质朴的期望,和一串糖葫芦就能换来的、最简单的幸福。

而同样的皇恩,在另一些人的心中,激起的却是更为澎湃的、足以改变天下的万丈豪情。

国子监,彝伦堂内。

此刻到处充斥着一片思想激荡的热忱。

因为昨日那场辩论的主角,翰林院侍讲学士刘球,今日并没有去翰林院当值,而是直接来到了国子监,为他的学生们,加开了一场计划之外的讲学!

此刻,他正站在讲堂之上,官袍的袖子高高挽起,声音依旧带着昨日的沙哑,但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力量:

“……所以你们要记住!《春秋》大义,非是让君王垂拱、百官守成的腐儒之言!而是要‘尊王攘夷’,内讨不臣,外御强敌!陛下昨日金口玉言,定下‘王霸并举,德威共济’之国策,此乃我大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尔等身为天子门生,当抛弃旧见,体察圣心,为这即将到来的中兴之世,做好准备!”

讲堂之下,以商辂为首的数十名刘球的弟子,早已听得是热血沸腾,如痴如醉。

讲学结束,学生们将刘球团团围住。

商辂手持一份关于“经筵之辩”的纪要,激动得满脸通红:“老师!陛下虽幼,然已有汉武之雄心,唐宗之视野!您与曹修撰昨日之言,振聋发聩,正是为陛下开辟了一条强国之路!学生等,生逢其时,当追随老师,为陛下效死力!”

他身边一位稍显年长的同窗杜铭,则忧心忡忡地低声道:“商兄,话虽如此,可老师此举,几乎是将三位阁老得罪到了底。如今朝局初定,如此行事,是否……太过激进了?”

还没等商辂反驳,刘球已然听到,他抚掌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睥睨一切的豪迈:“杜铭,你此言差矣!”

他目光灼灼地扫过自己的学生们,声若洪钟:“为圣君执锐,纵百死而无悔!若畏三公之威而钳口不言,方为我辈读书人之奇耻大辱!陛下天纵圣明,我等为臣者,正当披肝沥胆,辅佐陛下扫清寰宇,开创万世太平!些许风波,何足道哉?!”

他的话,引起周围一片更为热血沸腾的附和。

对这些尚未踏入真正官场、心怀“修齐治平”理想的年轻学子而言。

皇帝昨日于经筵之上,不畏重臣之威,力纳狂狷之言,更以‘王霸并举’之论一锤定音的雄主之姿,无疑是契合了他们心中最完美的圣君英主的形象。

最新小说: 异瞳狂妃:邪帝,太凶猛! 御前女官上位记 状元郎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书暴君:截胡天命之子后宫 抗战:李云龙!你管这叫一个团? 乱世兵户发媳妇,开局领到姐妹花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水浒:靖康耻?我先登基称帝 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