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婆婆有了固定住所,便常年在西市上摆摊,主要商品是草鞋草席,也兼职缝补,还卖杂粮馒头,不过一天也就准备十多个,因为怕卖不完。
小吏上门找周婆婆的时候格外和气,事实上他们对大多数老人都是这样,毕竟老人家骨头脆身体不好,别说动手了,没准那句话说重了,老人家就白眼一翻直接倒在地上了。
小吏是笑着上门的,却是哭着走的,好处费也没提,偶尔也会去周婆婆摊子上买双草鞋,或者买个馒头。
大唐不缺苦命人,西街好几个这种摊位都是不收好处费的,不是小吏们不爱钱,而是她们实在太惨,小吏提了都觉得自己在逼他们去死。
“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徐墨阳红着眼眶做出如下评价,作者的共情能力一般不低,周婆婆的故事又实在太过惨烈,只红眼眶已经是成年人的修养。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不要给客人准备一些小礼物?”
徐墨阳突然问道,秦娘子有些懵,却也没有拒绝,小郎君在她跟叶娘子面前是惯来不会掩藏什么心思的,只要耐心等待——
“我会一种好看的花结,老人小孩都能编,回头采买一些粗红线,等到关门前三天,来买东西的客人都送一个。”
徐墨阳说的是现代流行的中国结,以前妹妹送粉丝礼物的时候算错了时间,全家齐上阵给她帮忙,他也帮着编了不少,创造样式是难为人,但重复还是没问题的。
唐朝的花结样式其实不少,但徐墨阳没在长安看到过中国结,用这个送人也算有些心意。
原来是小郎君听了那周家的事情又心软了。
“我明天去买绣线,先试着编一个出来看看成本。”
秦娘子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也笑吟吟的答应下来,她能真心实意的跟着徐墨阳,不就是觉得徐墨阳这份善心难得吗。
当然了,工钱也占了一部分比例,但这个时候就不用说了,铜臭味恁俗。
在秦娘子跟徐墨阳商量做中国结的时候,徐家邸店外面的草棚也差不多搭好了,几张借来的桌椅一摆,加桌就算搞定,羊杂汤也就在冬至正式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