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只是嫁人,又不是投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变化?钱六娘很不解,甚至有些恐惧长大,结婚生子似乎是个很遥远的词汇,但很多时候似乎又近在眼前。
“娶都娶了,还能离了咋地?”
她们这种人家够不着富贵的边,家务活大都可以交给仆人去做,所以成婚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一般也不会被休弃,顶多就是丈夫不喜找小妾回来,但自己养的女儿自己知道,若是女婿真的那样做了,他们顶多也就剩下一点养孩子的情分了。
真心喜欢钱六娘的人,贪吃根本不算太大的缺点;只是为了利益的丈夫,六娘也不会对他付出真心,到时候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就是了,钱母遇上了不纳妾的钱父,却不敢奢望女儿也会这么好运,毕竟世间男子大多薄情。
“总之你记住了,装模作样两三年,平安生活一辈子。”
钱母最后语重心长的叮嘱道,她是不打算将女儿嫁去高门大户的,家境跟钱家差不多,小富即安才是最稳定的。
……
“好的。”
小女郎利落的答应了,最近吃得好睡得好,在这边到处端面端菜也回回都要出些汗,运动量够了,营养跟上去了,小孩子几乎是一天一个样,虽然身上还是瘦巴巴的,但脸上却多了些招人的婴儿肥,说话的时候脆生生的童音听的人心里发软。
“豆芽要生的还是熟的?”
面条连着骨头汤倒出来,切成薄片的猪耳朵和卤肉放上去,现在只差豆芽了。
“熟的。”
钱六娘没有多犹豫,豆芽用水烫熟以后是鲜甜的口感,除了数量少了点没别的毛病,也就是这个时候钱六娘才会羡慕那些大户人家,他们可以拿出许多钱帛,把豆芽按篮子买回去慢慢享用,她只能跟屯食的冬鼠一样,一根根数着吃。
发豆芽没什么难度,当年的黄豆泡上一天,把浮到水面的烂黄豆挑掉,然后沥干水分,用干净的湿布把黄豆包好放到不见光的地方,然后早晚浇水,四五天就能吃了。
豆芽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记载,徐墨阳当时没觉得有多稀奇,只是为了给自己冬天的餐桌上添一道菜,被叶娘子抓着科普了一通才知道这个在唐朝也是个少见的玩意,然后就被当成特色给推了出去,居然也挺受欢迎。
冬日的蔬菜少,大户人家吃一口绿色的菜叶子也不容易,况且有些人家眼光还高,根本看不上便宜的泡菜,这回白白净净又没定价的豆芽倒是入了眼,在第一个殷实人家伸出试探的爪爪后,豆芽每天都能卖出十几篮甚至几十篮子去,连带着还扩展了其他的生意。
面做好了,挑一筷子细细长长,吃一口软软滑滑,美的钱六娘都不愿往下咽。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