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顿时来了兴趣:“哦?魏征也颇为认可?”
“那得赏赐他点什么。”
又一个魏征?
李二心头突然有些不愿面对。
李二赶忙说道:“阿耶不必赏赐他什么,就让我来吧。”
李渊摆手拒绝:“不用,你是天子,他既然还没有立功,自然不能明着赏他。”
“我暗里赏他些什么,皇帝就不用赏了。”
您赏的那些,倒不如不赏。
李二的对李渊赏赐的那些物件,是无话可说。
李承乾则是在旁边哈哈大笑。
...............
...............
长安的一处偏僻的民居内,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崔仁师和崔季舒相对而坐,彼此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崔仁师开口问道:“叔正,我能相信你吗?”
崔季舒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反问道:“既然不信,何必邀我前来?”
崔仁师看着崔季舒那张充满不爽的脸,笑了起来:“哈哈,叔正,你要知道,你终究是我清河崔氏的人,家国天下,首先效忠的应该是家族!”
崔季舒不耐烦地打断道:“废话少说!告诉我具体要做些什么?”
崔仁师不再啰嗦,直截了当地说:“我需要你,将东宫的守备力量在必要的时候全部调走。”
崔季舒皱起眉头:“我只能调走一部分,贺兰楚石不会听我的。”
崔仁师微笑着回答:“无妨,我们自有办法让贺兰楚石离开。
而你,则需要带领你手下的那部分人马,去阻挡住魏王在城外寺庙里招募的八百名死士。”
崔季舒对此一点都不意外,他本就是清河崔氏旁支,根本不可能被崔仁师投注以全部的信任。
“说到底,不还是不信任我吗?”
崔仁师摇摇头:“不是不相信你,只是为了更稳妥一些。”
“也罢,魏王的那八百死士,我不可能拦住太久,你们的速度要快。”
“好!”
看着离去的崔仁师,崔季舒将桌子上的酒倒在了地上,在心中轻轻的说道:“可惜你不知道,那八百死士,是魏王为太子养的。
“这杯酒,就当为你送行吧。”
魂归来兮,且食此飨。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今日在藏书阁与国子监冯祭酒一起为学子发放借读的牌子,有幸者,还会与太子殿下聊上两句治国的道理。”
“卧屮!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一展心中所学吗?能够与储君谈论两句治国的道理,甚至自己的见解还能出现在以后太子治国的手段当中,真是死了都值了!”
“那还等什么?快走啊!去晚了就没有位子了!”
一名读书人发出了龟龟般的惊叹声,等他想要呼喊着朋友们一起去的时候,却发现周围已经空了。
“靠北!上次也是这样!”
他暗骂一声之后也是加快步伐朝着长安城那个第二高的藏书阁跑去。
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可以远远的看见在一群侍卫的所隔绝的一块空地上,穿着全套衮冕端坐在临时搭建在的高台上,正在国子监冯祭酒的陪伴下逐一接待前往领取借读牌号的士子。
士林轰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不管是汉朝、隋朝、还是唐朝,这些读书人虽然时常互相之间议论国政,可是除非执政,极少有将胸中沟壑一吐为快的机会。
就算是当官了,也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见到天子,将自己所学展示给天子看。
常言道:学得文与艺,卖于帝王家。
谁不想当下一个董仲舒呢?
他们这些不是顶级士大夫的家伙,平时哪里有的机会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