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1)

李二允许了以后,李承乾便开口说道:“请问各位饱读诗书,动摇汉朝统治的黄巾之乱,是因为大户反对,还是小户反对?”

“可有王朝不是死于这些大户在青黄不接的年代用高利贷的方法土地兼并造成的农民起义的手下?”

“我的话说完了。”

一言既出,群臣和李二都有些恍惚。

要不是看人,这段话都像是魏征说出来的。

魏征看着周围人的目光,也是有些麻木。

别看我啊,又不是我教的。

不对,我也是太子的老师,这些家伙肯定因为太子的想法受到了自己的影响。

魏征觉得自己也得去医学院找里面的医生看看脊椎了。

自己的脊椎,再这么背锅下去,可能得出点问题了。

“既然如此,那就按田亩征收,按人头分配吧,不用担心阻力太大,李大亮的手上还有数千刚刚经历过战争的精锐呢。”

李二最后下定了决心。

“而且也别叫社仓了,干脆叫义仓,正好借此机会在凉州进行均田制度,对于那些敢于隐瞒土地的家伙,严惩不贷。”

“拟旨吧。”

一道明旨和一道暗旨从长安城发到了李大亮的手中。

散朝后的皇宫。

一高一矮,一壮一瘦的两道身影在青花石铺就的道路上走着。

在他们身后,是远远吊着的侍卫和宫女宦官。

“不知道这个摊丁入亩,是哪位高才推荐给你的?”李二想到前几天李承乾上奏的奏折。

经过他和长孙无忌的深入探讨,发现这个措施确实可以有效地延缓土地兼并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能极大地减轻那些拥有少量土地的贫民的沉重负担。

然而,这个方案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必然会遭到大户人家的强烈反对。

特别是像五姓七望这样拥有广袤田地的世家大族,他们肯定会极力反抗这项政策。

甚至有可能不惜煽动底层百姓起来造反。

因为基层的舆论控制权完全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只要他们稍微歪曲或错误解读一下,原本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就可能变成对老百姓的残酷迫害。

“是谁提出了这么有远见的建议呢?”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

“是普光寺的姚广孝大师。”

“这位大师精通儒家、佛家、道家的学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姚广孝曾经亲身经历过前朝末年的大动乱,对基层社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李承乾接着说道:“而且大师说,这种事情也只有像父皇这种马上天子才能实行的下来,等到再过几年,到了那些读书人口中的盛世以后。”

“摊丁入亩就难了。”

李世民皱起眉头,他明白李承乾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稳定,这些高处的大臣就会变得安逸起来,不再愿意冒险去改变现状。

而真正能够推行这样改革的,确实需要一位具有强大决心和能力的统治者。

“这些人会依附在我大唐的社稷当中啃食着百姓的血肉迅速壮大。”

“而且这些世家,向来是有家无国的。”

“九品中正制下的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往后还有众正盈朝的我大明。

东林党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文官总是有办法将国家玩完的。

他们总是觉得就算是改朝换代,王朝也需要他们这些人来做官。

最新小说: 血狱辛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 布衣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