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河谷,官道逐渐抬升,地貌也从开阔的平原过渡为起伏的丘陵。植被愈发丰茂,空气中开始掺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雅而独特的草木芬芳。柳清禾告诉徐凌宇,这是云州特有的“墨竹”散发的气息,其竹坚韧,其叶蕴含一丝微弱灵气,常被读书人制成竹简或用于制墨,故有此名。墨竹林的增多,便是接近云州地界最显著的标志。
旅途的节奏在悄然变化。徐凌宇不再像初时那样对一切都充满惊奇地大呼小叫,他的兴奋沉淀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的好奇与观察。他会指着路边一丛形态奇特的墨竹,询问柳清禾它的特性;会在夕阳西下时,安静地坐在篝火旁,翻看《清心诀》,尝试理解那些拗口文字背后的意境,偶尔会抬头问柳清禾一个关于“心静”或“感应”的问题。龙辉的警戒依旧,但那份紧绷感已大为缓和。他不再时刻将手按在刀柄上,在柳清禾晨读、徐凌宇“陪读”时,他更多的时间是盘膝调息,或是在附近演练一套沉稳厚重的拳法,拳风激荡,与周遭的清风竹影形成奇异的和谐。三人之间,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在沉淀。
这一日,他们翻过最后一道较高的山梁。站在山脊上,视野豁然开朗。眼前不再是连绵的山丘,而是一片更为广袤、地势相对平缓的盆地。盆地的远方,暮霭沉沉之中,隐约可见一座巨城的轮廓巍然矗立!其规模远超铁岩卫城,城墙的线条在暮色中显得柔和而恢弘,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散发着古老而博大的气息。无数灯火如同星辰般在城市各处点亮,汇聚成一片朦胧的光海,与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余晖交相辉映。
“看!那里!”徐凌宇指着远方那片灯火,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那就是云州城吗?柳大哥!”
柳清禾勒住马缰,凝望着那片光海,清俊的脸上也浮现出由衷的感慨与一丝近乡情怯般的复杂:“不错,那便是云州城,三十六城之一,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半月城。
“半月城?”龙辉浓眉微挑,这个名字他听师父提起过,“就是那座……”
“嗯,”柳清禾点头,语气带着敬意,“天下三十六城中,唯一一座完全由女子修士驻守与治理的城池。也是阵法一道的至高殿堂。”他遥指那灯火通明的巨城,“你们看那城池的轮廓,是否如同一弯新月,依偎在它旁边的巨大湖泊——揽月湖之畔?这便是‘半月城’名字的由来。”
夕阳终于沉入西山,天地间最后的光明被迅速抽离。然而,黑暗并未完全降临。一轮近乎完美的、硕大而皎洁的银盘,悄然跃出东方低垂的山峦,将清冷而纯净的光辉洒向人间!
明月升空,瞬间成为了天地间的主角。
暮色中的云州盆地,在月华倾泻之下,褪去了朦胧的面纱,展现出清晰而壮美的轮廓。起伏的原野披上了一层流动的水银,墨竹林在月光下摇曳,叶片反射着点点银辉,宛如星河流淌。远处的揽月湖,更是在月光下化作一面巨大的、波光粼粼的银镜,倒映着天上那轮明月和半月城璀璨的灯火,虚实交错,美得令人窒息。
“好……好大的月亮!”徐凌宇仰着头,看得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清晰、如此巨大、如此贴近人间的明月。它仿佛触手可及,清辉如水,温柔地包裹着大地,也包裹着山脊上驻足的三人三骑。
月光下,一切都变得不同。
白日的喧嚣与尘土仿佛被彻底洗去。空气清冽得如同山泉,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草木与泥土被月光浸染后的清甜。万籁俱寂,只有偶尔几声夜鸟的清啼划过夜空,更添空灵。风也似乎变得格外温柔,带着月光的微凉,徐徐拂过面颊,如同最细腻的丝绸。
这月光,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不仅仅照亮了前路,更仿佛能照进人的心底。
徐凌宇只觉得心中一片澄澈空明。连日来旅途的见闻、与柳清禾的论道、对《清心诀》的思索、对师父的思念……种种纷繁复杂的念头,在这浩荡而纯净的月华之下,如同溪流汇入大海,渐渐沉淀、澄清。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弥漫心间,仿佛灵魂都被这月光洗涤了一遍。他下意识地摸向怀中的《清心诀》,指尖触碰到那温润的书页,一种奇妙的感应油然而生。书中的文字,仿佛在这月光下活了过来,与他此刻宁静空明的心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龙辉也深深吸了一口这月下的清气。他望着远方月光与灯火交织的半月城,心中的警惕与沉重感,在这宏大的宁静面前,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他想起师父曾说过,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手中的刀,更在于心中的定。这月华遍洒、天地一色的景象,让他对“定”之一字,有了更深一层的模糊感悟。他握刀的手,不自觉地放松了力道,整个人似乎与这月下山脊融为了一体。
柳清禾的感受最为深刻。作为儒道双修的读书人,他对天地气机的变化尤为敏感。这云州月华,似乎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温和而博大的文华之气。沐浴其中,他感觉自己的心神格外清明,体内温养的浩然之气也仿佛受到滋养,运转得更加圆融顺畅。他望着那轮明月,心中默诵着古人咏月的篇章,一股沛然之气在胸中激荡,几乎要脱口吟诵而出。这明月,不仅是天象,更是天地间至清至纯的“道”的显化,是涤荡尘虑、明心见性的无上宝鉴。
三人沉浸在这月华美景中,久久无言。徐凌宇更是盘膝坐在了山脊一块平坦的大石上,将《清心诀》摊开放在膝头。他并未刻意去看书,只是闭上了眼睛,任由那纯净的月华洒落在身上,感受着那份直透心灵的宁静与清凉。
柳清禾见状,对龙辉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龙辉会意,默默退开几步,手按刀柄,警惕地环视着四周月光下的山野,为师弟护法。他知道,徐凌宇可能进入了一种难得的感悟状态。
徐凌宇的心神完全沉静下来。外界的虫鸣、风声,仿佛都退到了遥远的地方。他的意念,仿佛跟随着那无处不在的月光,缓缓流淌。月光如水,浸润着他的四肢百骸,洗涤着经脉中微弱的真气。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与“静”。
《清心诀》开篇的文字,如同被月光点亮,清晰地浮现在心湖之上:“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过去,他只觉得这些文字玄奥难解。此刻,在这无垠的月华笼罩下,他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明悟!
这轮明月,不就是“大道运行日月”的明证吗?它高悬九天,无声无息,无偏无私,将光辉遍洒人间,无论高山低谷、贵贱贤愚。此乃“无情”之大爱!它自身无形无质,只是一团清冷的光辉,却能照亮山河,滋养万物,此乃“无形”之至大!它名为“月”,但“月”之一字,又怎能完全涵盖其存在与伟力?它只是亘古大道在苍穹之上留下的一个印记,一个“无名”的显化!
心念至此,徐凌宇感到自己与这天地、与这明月、与那冥冥中的“大道”,仿佛有了一丝极其微妙的联系。他体内那原本如同涓涓细流、只在“初学者三境”徘徊的真气,在这月华的浸润与心境的升华下,突然自行加速运转起来!一丝丝精纯的、带着月华清凉气息的天地灵气,被他的身体本能地吸引,透过周身毛孔,缓缓汇入经脉之中。
那灵气冰凉纯净,与他自身修炼《清心诀》产生的温润真气相遇,非但没有冲突,反而如同水乳交融,互相滋养淬炼。经脉在清凉灵气的冲刷下,传来细微的胀痛感,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拓宽、被强化的舒畅!丹田气海之中,那团微弱的气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壮大!
龙辉和柳清禾都敏锐地察觉到了徐凌宇身上的变化。只见盘坐的少年周身,隐隐有微弱的、如同月华般的清辉流转,他的呼吸变得悠长而深沉,气息正在稳步攀升!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因他的吐纳而产生了细微的波动,一丝丝清凉的天地灵气正向他汇聚。
“这是……要破境了?”龙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难以置信。这才多久?师弟的进步速度未免太过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