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互相监督,这给白朔省了不少事,毕竟如果这种半自动模式实行不起来,每天都要安排一两个成员去收钱找钱,十分麻烦,还耽误其他工作。
新做的秤用上了,白朔又用铁块做了几个真正的砝码,重量各不相同,除了能用来给天平秤校准,制作秤杆的时候也可以用。
称重量大的秤杆一时半会做不出来,白朔先教加工队成员做了一批日常用的,称重范围一种是从一斤到十斤,另一种从五斤到五十斤。除了这些以外,还做了几个迷你的,将一斤分成十两。
有了秤,有些工作就可以规范起来了,比如食堂做饭,一锅食物放多少盐,都做好规定。
食堂做的饭菜比部落里绝大部分成员做出来的味道都好,但还是有一些缺点,比如有时候会稍微咸一点,有时候稍微淡一点,有可能只是放盐的时候没数清楚,或者用勺子盛盐的时候有的是满满一勺,有的是一平勺,最后口味就不一样。
规定出炒菜时加多少食材,加多少盐,只要称重时没看错,最后味道都差不多,更加标准,部落里的成员再也不用吃忽咸忽淡的食物了。
除了烹饪队,用秤最多的就是烧窑区,这边的物品比较重,因此没用日常用的那些,加工队专门制作了一批大号的,称重量最高可以达到一百斤。
再多的就不好做了,因为现有的材料不合适,白朔怕称重的时候秤杆断掉。
不过这个重量已经够用了,在烧制水泥之前,黄安会带人将各种原料称出来,这样最后烧制出来的水泥品质更加统一。
制作陶坯的时候,烧陶队那边也会用,直接将陶土和水的重量确定好,就不用整个过程中试着往里加了。
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大家平时都可以凑合,有了工具才发现,完全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往纠结来纠结去的问题,现在称一下、量一下就可以解决。
与此同时,白朔用麻绳制作了一批可以缠绕起来的“软尺”,主要用在建造养殖区上,需要测量长度的时候自己将软尺展开量一量,盖相同规格的房屋时,再也不用先用麻绳标出长度,再反复比较两根麻绳的长短了。
工作方便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效率高,需要秤称一遍,看似增加了一个步骤,实际上减少了很多犹豫的时间。
比如是烹饪队放调料的时候,哪怕烹饪队已经在这做了两三年的饭,对于调料的把控,还是不够精准,平时的做法就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放几勺盐,尝一尝咸不咸,不咸就再加一些,咸了就加点水,最后做出来的口味当然有所差别。
现在的做法是先称一下再放进去,只需要放一次,根本不用第二次第三次,放进去搅拌均匀,味道刚刚好。
烹饪队这样,其他工作小队也一样,多一个步骤,后面省很多事。
白朔将定期校准称的准确度以及软尺长短的工作交给了乌焰,然后专心考虑起后面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