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无限超进化 > 第四百五十二章:学堂考校

第四百五十二章:学堂考校(1 / 2)

牧良听着后方传来的笑闹声,大概明白了老爷子,同意孙儿随自己进山的用意,原来是为了帮助其塑造自信。

知道壬海一时半会脱不开身,牧良2人便先行去了他家,将归属壬海的鳞甲兽、大毒蜂交给老爷子。

简要说明了其在山林的表现,就告辞离去。

晚餐的时候,两人经过商量,决定今后只要进山打猎,就带上壬海同去锻炼,算是报答对方一家人的照拂。

共同的历险合作,让壬海对两人的帮助牢记在心,没事就往牧良这边跑,总结在探险过程中的体会,甚至加入了文字语言的学习。

3人的关系越加紧密,友谊更加深厚。

第二天晨练、早餐完毕。

牧良给壬海布置了几个字的练习作业,让其在沙滩上,用树枝写写划划。

自己则与子书银月,背起新缝制的布袋书包,进入壬家村小学堂。

第一次正式开始,新大陆的学习生涯。

2人上课前,提前到达教书先生住宿的2楼。

聆听老先生,关于学堂规矩、学习要求、休学假期等方面的交待,一一都应承下来。

每人收到发放的课本,是初学全套6本。

其中2本,就是《家书》、《民书》,讲的是关于家风、民俗要求。

癸家皇朝在印制书籍时,增补了有利于皇朝统治的内容。

老先生讲,这2本都教过了,不会为了2人重新再讲,指定了班上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给2人助学。

确实不懂的地方,可以每半月向他请教一次。

马上要学的《孝书》,与牧良放在木筏上的一致,两人已经有所了解。

上午9点。

在50名同学敬畏、崇拜、羡慕的目光中,两人向老先生问好,向同学们点头示意,坐在了后排新做好的桌椅上。

两人个子不算高,却刻意坐在全班末尾听讲,这是经过事前沟通,老先生同意的结果。

教学陈设简陋,完全无法与地星精英学院相比。

2人还是端正态度,与其他同学一样,遵守学堂规矩,听先生开讲。

“大家翻开第三本《孝书》第五页,跟着我一起念新学内容。”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念一句,大家跟着学一句。

“至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

业擅专门,犹将十室。

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

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老先生人抑扬顿挫,令牧良想起了华夏古代,私塾先生教书的电视剧片段,感觉很是亲切。

“先帝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癸皇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两人跟随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读。

尽管有人的发声有些异常,老先生当时也未指出,继续将这一大段念完为止。

牧良为了听清老先生的发音节律,甚至运用了精神感应,确保听到的声音精准无误。

再对照子书银月翻译出来的简体字义,心中顿时有了许多明悟。

“音近义同,异曲同工,大道雷同。”

跟读完这一篇章,牧良已经将字形、字音、字义基本理清。

字形与华夏语言的小篆书,虽有较大出入,字音、字义却十分接近,很容易读懂、弄通、释义。

至于《孝书》字文用语,所述之事,所言之德,所明之理,小道有别,大道相似,可以说是华夏古文《孝经》的姊妹篇。

牧良曾经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库时,接触过《孝经》,知晓这是华夏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归类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十八章本一般称为今文本,《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称为古文本。

两相对照之下,牧良再看前头同学跟读第二遍、第三遍时,那摇头晃脑的神态,那如同诵经般的韵律,仿佛置身于华夏古代的私塾之中,正在进行进京赶考的苦读事业,做着功名利禄、金榜题名的黄粱美梦。

思绪漫卷,代入了一部秀才赶考,路遇妖怪人狐奇恋的《聊斋志异》故事片里了。

天方夜谭般,他跳脱的思维勾连,记起了看望堂姐牧文蓉时,对方播放的一首华夏老歌《白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最新小说: 梦境穿越时 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 全息模拟犯罪2:我只演一次 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穿甲弹不相信碳基怪物 极度恐菌 爷爷,我是重生,真不是鬼上身 诡秘游戏生存指南 钓系美人穿兽世,开局就休兽夫 民间诡闻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