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或需时日调养,非可强求!“王林捻须而笑,眉宇间渐露明悟。自忖:“初时灵珠方得十云,效验神速;今灵力已耗,需缓缓蓄积。天道有常,修真之道,岂可躁进?“
由是推之,入梦必有其限。王林思忖再三,决以“两时辰间隔“为稳妥之策,方保万全。
于是预为试验,广备诸物:携三葫入梦,一藏往日残露,一为空器,一盛新汲泉;石碗残片亦纳入怀中;更裹以甘薯、布帛诸物,周身缠绕,务求周全。始闭目凝珠,复入梦境。
入梦即察周身——甘薯、布衣、破碗,尽在囊中;独三葫杳然,连储物袋亦踪迹全无。王林瞠目久之,方信非虚。
王林疑窦丛生,忽忆梦境无灵气,灵光一闪:“凡入此境者,皆无灵蕴之物耳!“思忖再三,乃知三葫与储物袋皆蕴灵气,故不可携入;凡俗之物如甘薯、布帛,则无碍焉。
“如此,则葫芦虽妙,终难带入场中...“王林蹙眉苦思,忽又豁然开朗——“泉虽灵,入腹则存!“
喜色乍现,即刻掐指推演:“若每次入睡前饮尽葫芦,待灵液入腹,或可保梦中不竭?“然虑及每日需饮数葫,恐伤肠胃,遂又蹙眉。
正踌躇间,目光忽瞥见地上残破石碗碎片,心中一动:“灵蕴虽不能带,然外物之形或可暂存梦中?“遂复捡拾碎片,持入掌心细观...
“然则非为绝境!“王林抚掌长笑,目光灼灼。静待廿五时辰已满,即刻出户,入山撷取野葫芦四枚。
“野葫芦未经灵气滋养,必不带灵蕴。“王林自语,小心翼翼将灵气泉水注入新取葫芦中。揣摩良久,待时机成熟,乃将四枚葫芦悬于腰间,复凝神珠前。
两个时辰将至,困意骤生。王林欣然闭目,俄顷入梦。甫一入目,急探腰间——四枚葫芦赫然在握!惊喜交加,急启其盖——灵泉水清冽如故。
仰首饮罢,甘美异常。王林盘膝坐地,长呼一口气:“此法可行!“遂安神调息,灵气入体如涓涓细流,虽不及外界十倍之速,然较之以往,已是不啻霄壤。
每至灵液消散之际,王林即仰饮数口,涓滴入腹,渐积微芒于内。周身光球如昨,屡化光斑而没,悄然滋养其体。
以王林之钝根,若无法宝灵液,纵无化灵草相扰,亦需数载方窥凝气一重之门;矧化灵草在身,更添桎梏,纵孙大柱月供灵汤,亦需三五十年方有所成。纵使无意散功,去芜存菁,亦非十年之功不可。
今得灵液不绝,复有十倍光阴之境,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王林闭目调息,但觉灵气流转渐畅,经脉疏通,较之外界修行,速增十倍有余。虽未得窥大道全貌,然凝气一重之境,已是咫尺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