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韩王府啊,而且还是朝堂上声势正隆的韩王殿下,他就是一个个小小的河务提点,连王府的大门都进不去,哪敢得罪韩王府的人啊,就算是一个王府的下人,他都得小心伺候着,更别说眼前这位还是韩王府的王妃!
任江越想,心中越是恐惧。
这是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哪怕他不信,也不敢去赌。
想到这里,他立刻收敛了自己气势凌人的态度,放低了高昂的头颅,对赵盼儿几女直接一个大礼参拜了下去。
“赵娘子,在下方才多喝了两碗黄汤,犯了眼病,认错了人,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在下回头便送上重礼,只求娘子高抬贵手,放过在下。”
赵盼儿并非那种仗势欺人的人,他很清楚,任江之所以低头,不是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不是被她说服了,只是被她背后的韩王府吓到了,所以才会摆出这样低下的姿态。
“提点,你是觉得我故意为难你?你向我赔不是,是真觉得自己错了?还是迫于韩王府的压力,不得不为之?”
任江躬身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反驳。
赵盼儿觉得十分无趣,轻叹一声。
“我不想看到有人仗势欺人,我自己也不会仗势欺人。
提点大人,咱们都是东京人,喝的是汴河水,住的是开封府,如今大家都遭受了这么一场天灾,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你心系百姓,挂念河堤,教训池蟠这个行头两句,我也可以理解,毕竟谁让他平日里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呢。”
赵盼儿说着,转头看向池蟠:“既然背了一个横行霸道的螃蟹名,就活该被人骂乌龟王八……”
这话说的,把周围的围观群众都逗笑了。
池蟠,池衙内在东京城中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在商人的圈子中,很少有不知道他的。
赵盼儿的一番话,不仅把任江他们说的无法反驳,就连围观群众也都是满脸信服。
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商贩走卒,一直以来都被人瞧不起的,现在听到有人给他们说话,而且还说的那么好,一个个都激动的大声叫好起来。
最后,在赵盼儿的“感化”的下,任江一脸和气的与池蟠商讨起了修缮河道码头的事宜。
见双方和和气气讨论起来,赵盼儿几人也没有久留,就准备离去,却是被池蟠给叫住了。
“赵娘子,等等。”
赵盼儿脚步一顿:“还有事?”
池蟠点点头,跟任江告罪了一声,走到赵盼儿面前,抱拳道:“多谢赵娘子,我做东,不知您可愿赏脸?”
早就想搭上韩王府的线,眼下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池蟠自然不愿意错过。
注意到张好好也在,他还给张好好使了个眼色,希望张好好帮忙说说话。
张好好自然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想了想,说道:“池衙内说的不错,现在时辰也不早了,正好这里距离樊楼也不远。”
东京汴梁城中有七十二家正店,这七十二家正店是东京城里最著名的餐饮名店,也是北宋设在东京城中的七十二家酒类专卖店。
宋朝实行酒类专卖制度,从酒的生产到销售,都受到官府的管制,只有得到官府许可,向官府缴纳税赋,才可以获得酿造、生产和销售酒类的特权。
所以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中的“正”字,首先便是因为它们取得了官府的官方许可,可以用官方酒曲酿酒然后出售,还有就是这些店的“大”和“阔”。
这些店大多数都是二三层的楼房,还有不少前面是楼,后面搭建戏台,也有庭院式的、园林式的、规模都不小,而且风格各异,其中大一些的“五星级”的店甚至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就餐。
在东京城东华门外有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名白矾楼。
白矾楼最初是因售卖白矾而得名,故而又名矾楼、樊楼。
樊楼共有五座楼,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十米,楼与楼之间还有飞桥栏槛相连,极为宏伟,而且造型新颖别致,可以说是东京城中最奇特的建筑,也是东京城最著名的正店酒楼,与韩王府名下的悠然居齐名。
名声大,消费自然不会低,但如果能搭上韩王府的船,再高的消费也值得。
听到张好好帮忙说话,池蟠赶忙附和道:“好好说得对,这会儿时辰也不早了,咱们就去樊楼。”
赵盼儿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眼张好好,陷入了沉思。
就是这一眼,让张好好心头猛地一跳,连忙解释道:“王妃,我绝没有要跟池蟠藕断丝连的意思,我只是……”
看着张好好一脸焦急的模样,赵盼儿笑着打断道:“你不用解释,我能理解,我不会误会的。”
张好好跟池蟠在一起那么多年,虽说现在已经分了手,但感情又不是说断就断的。
同为女人,赵盼儿能理解张好好。
张好好稍稍安心一些,转而对池蟠道:“池衙内,我要嫁人了,还请池衙内莫要再叫我好好。”
“你要嫁人了?”
池蟠一惊,问道:“嫁给谁?”
“赵长史。”
池蟠一愣:“韩王府的赵长史?”
“不错,官家赐婚。”
“赐婚?”
池蟠再次一愣,满脸不可置信:“你是说,赵长史会娶你做正头娘子?”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那样的身份,堂堂王府长史怎么会娶你做正头娘子?
至少在张好好和赵盼儿几女看来,池蟠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张好好突然觉得自己跟池蟠分手,是自己做的无比正确的一个决定,毕竟池蟠能说出这话,说明池蟠骨子里其实也瞧不起她的。
赵盼儿则眉头一皱,一副护犊子样子的说道:“好好姐很好,赵长史娶她做正头娘子,你很意外?”
“是有些意外。”
池蟠老实的点了点头,对张好好拱手笑道:“恭喜,恭喜你找到了一个好归宿。”
他并非那种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早在张好好跟他分手之后,他就已经放下张好好。
现在又得知张好好找到个好归宿,池蟠心里虽然还有些复杂,但也释然了。
“多谢。”
张好好笑着福了福身,曾经种种都付诸于了这一笑之中。
赵盼儿看了看张好好,又看了看池蟠,说道:“走吧,去樊楼,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跟你聊聊。”
相较于张好好,赵盼儿在池蟠心中的分量自然要高得多,赶忙躬了躬身。
“韩王妃,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