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涅克拉索夫和德米里特现在已经认定了米哈伊尔是一位天才。
不过话又说回来,刚刚开始写小说就能写下两篇这么成熟且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品,这都不叫天才那还有谁可以叫天才?
“好吧。”眼见德米里特都这么说了,米哈伊尔倒是也不好再推脱,点点头应下之后,两人就朝着德米里特住的地方慢慢走去。
五十卢布差不多就是一万块钱了,很少会有人会带这么多钱出门。
于是两人就一边闲聊一边往前走去。
由于近些年的人口大爆炸,如今的圣彼得堡可谓拥挤的过分,抬头看去,满街的马粪和白天就开始醉醺醺的酒鬼,就这么短短的一段路上,米哈伊尔都不知道遇到了多少个。
而就在灰暗阴冷的天空之下,米哈伊尔正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动向的时候,德米里特冷不丁就来了一句:“米沙,我跟你讲,沙皇尼古拉那个大………”
米哈伊尔:“???”
走路就给我好好走路!
闲的没事干怎么突然就开始键政了?!
就当米哈伊尔冲上去捂住德米里特的嘴的时候,另一边,在《祖国纪事》的编辑部中,别林斯基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对自己的评论进行最后的整理。
作为编辑部当中绝对的核心,别林斯基想推荐什么作品,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有异议,但在发出去之前,肯定还是要让编辑部里的人都过上一遍的。
而事到如今,基本上编辑部的所有人都看了一遍,有人看过之后当即就找到别林斯基:
“亲爱的维萨里昂,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也看到你的评论的标题了:‘他自最下,来观察世界’,我再赞成不过了!”
“我认为他要比果戈理走得更远,就像你写的那样,果戈理对他卑微的主人公的同情,没有强到可以克服内含于叙述中的屈就立场。不过直接就将他与果戈理的作品进行一个对比,是不是有些太冲动了?”
“激动人心的作品!它们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我觉得等到时候出来了应该念给更多的人听。”
……….
但与此同时,另一批人也聚在了一起,这其中就有《祖国纪事》的发行商克拉耶夫斯基,而他暂且还没说些什么,只是听着身旁的人发出微弱的抱怨:
“我搞不懂,为何会对一位新人的作品这么重视,而且我们的读者,那些受了良好的教育的尊敬的先生和年轻人,真的会对这种满大街都是的马车夫和当学徒的孩子的故事有兴趣?”
“写得不错,是写得不错,但语言真的过分简单了,故事也太过简洁,很多我觉得可以详细一点的地方,他全都选择了一笔带过。”
“这根本不符合当下文坛的风向,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沙皇陛下看到这样的故事绝对不会高兴的,那些令人尊敬的贵族先生们也会是如此,我们俄国的这片土地哪来这么多荒唐事呢?一个果戈理就够了,现在竟然又要推出果戈理二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