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4、我为俄国流过血!(周二求追读!)

14、我为俄国流过血!(周二求追读!)(1 / 2)

关于涅克拉索夫对自己那已经称得上有点狂热的态度,米哈伊尔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但仔细想了想这一时期的风气,多多少少也能理解一点。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可谓是浪漫主义的天下,那么浪漫主义又有什么比较突出的特征?

那就是对于崇高和超越的追寻以及对于天才和英雄个体的崇拜。

谈到这一点还得稍微追溯一下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俄国文化都深受法国文化影响,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俄国的上层贵族,那是必须得会一口地道的法国话,什么?法国话都不会说?那这估计就是个乡巴佬和臭外地的,来我们圣彼得堡贵族圈讨饭来了!

所以在俄国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例如后来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会发现里面的贵族人物时不时就会蹦出来一句法国话。

但拿破仑的入侵战争之后,俄国的贵族们见了世面,开始重新评估法国,与此同时在沙皇以及上层贵族圈们有意无意的转向之下,俄国逐渐将心目中的文化中心转向了英国身上。

那么那个时期的英国又有什么典型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革命家兼老伦敦炮王乔治·戈登·拜伦。

而拜伦的性格以及他笔下‘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叛逆、孤独、充满激情和忧郁,这种形象和情感倾向深深地影响到了当时俄国的年轻人,也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的发生。

对俄国的文学自然也造成了莫大的影响,就比如俄国文学的牢大普希金,在俄国的文化崇拜转向之前,写什么都是一股法国味,到了后来转向英国的时候,牢大普希金在这一时期写下的诗歌几乎就是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诗歌的翻版。

与此同时,牢大普希金也是顺利的成为了老彼得堡炮王,嗯,又一个牢大像普希金的证据出现了……..

咳咳,开个玩笑,好在最后牢大普希金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的路,而这也才有了之后的俄国文学。

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文学基本上就是一个伪概念,大多都是对西欧的模仿之作,完全处在西欧的阴影之下。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圈对于天才和英雄个体总是格外推崇。

也不只是文学,后来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常常都是这么一个状况:如今的俄国,谁不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呢?

暂且先言归正传,口头上达成合作之后,两人也是又专门聊了一下具体的细节。

当然,更多的还是涅克拉索夫在说,米哈伊尔在听,毕竟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担任出版商这件事米哈伊尔可谓是一窍不通,一时半会儿估计也没这个精力。

所以基本上,只要听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事就行了,顺便再签一个简单的合同。

合同的话,米哈伊尔还是很认真地过了一遍,确实没什么问题,而且分成问题确实谈得上优厚,简单来说,文集利润的百分之十五。

当然,除却供稿和负责审核方面的问题之外,米哈伊尔还得再掏出一笔小钱投资一下。

对此米哈伊尔倒是也能接受,不然这个分成他拿得真是有些良心不安。

至于说这个钱从哪里来,一方面是米哈伊尔接下来的稿费,另一方面,米哈伊尔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去自己的同学德米利特那里打打秋风。

嗯,再苦一苦德米,骂名我来担!

最新小说: 抗战:这个李云龙他敢打太原 大宋文豪 断绝关系后,我成为史上最强异姓王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抗战:我升官系统就爆兵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 提前登陆游戏世界,开局联姻女帝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出家为尼后,哥哥们跪求我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