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我,孙山,科举 > 第1127章 护送学子到辰州府

第1127章 护送学子到辰州府(1 / 2)

收割的好的青菜,人吃不完,猪也吃不完,最后全拉回衙门,让汪嬷嬷晒菜干。

既然青菜的产量能提高,下一步就用谷子做试验。

衙门有官田,孙山打算划出一片稻田做试验基地。

如果真的绝收或者产量不好,只能自掏腰包,把亏的谷子填进去了。

孙山回到衙门后,走入“办公室”干活。

这些天大家都忙于夏收事宜,所以整个衙门变得空荡荡。

抓生产永远是重中之重,衙门的一年的主要收入全靠田税了。

其实这个主要收入相当得不靠谱,完全看天吃饭,而且田地能收几个税?

收回来的粮食不怎么值钱。要收就该收商税。

只是想收商税,谈何容易?不少奸商偷税漏税,想查出来实在太难。

就算查出来,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更是难收上来。所以只能盯着肉眼可见的田税使劲地薅。

孙山坐在椅子上,不由地陷入沉思。

最好衙门有自己的产业,不依靠百姓的赋税吃饭。

就像某个大型国企,是交税的大户。相当于相当于21个某为或28个某讯。

孙山迫切地希望衙门有这样的国企,这样就不用反复剥削百姓了。

孙山想了想,目前需要等鸟粪试验多次,才敢正式推广。

一经推广,衙门这么肯定有不少收入。

第二个可利用的就是每年的服役,这是免费的劳动力,得要好好使用。

先帝的“新赋税”改革的不知道春风还是冬风,并没有吹到沅陆县,所以这个的百姓依旧要来服役。

说到新赋税政策,孙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腰斩了。

要不然怎么一直吹也吹不过来呢?

想到这里,不得不叹气。

先帝改革得晚,又死得早,新帝目前看追求稳定,没什么大的举措。

看来这个政策多半会夭折,或者改着改着就变样子了。

像孙山这种远离中央的低层官,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如果不再到京城,或许根本不知道还有“新赋税”这件事。

孙山想起了周大人。

当初提出反对意见,被贬到滇南,如今改革依旧未落地,实属冤大头。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目前主要是赚钱,好让衙门的库房满满,同样也让自己小小发财一把,给小肥妹做嫁妆。

转眼七月初。

沅陆县的夏收陆陆续续地展开到完成。

今年天公作美,无风无雨,而且晾晒粮食时,竟然大晒天,谷子一下子就晒干,出奇的顺利。

孙山见状也高兴,从田里把粮食收纳入库,顺顺利利,恨不得烧炮仗庆祝庆祝。

衙门的人也喜笑颜开,有粮食入库,代表工钱能按时发放。

嘿嘿,大家的日子平平安安地度过。

孙山也走在第一线观看百姓收割,使用的农具已经算得上非常成熟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铁实在太贵了,割禾刀的质量参差不齐,当然也没有脚踏板的打谷机。

没办法,工业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算知道原理,也做不出来。

衙门除了监督百姓夏收,还负责发放一些农具。

比如锄头,镰刀等等。当然这些往往有关系的大户先要到。

最新小说: 最后的明末守卫者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惊!丫鬟揣娃回家,走出康庄大道 穿书女频历史,女帝玄武门见! 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 厌春宫 大庆:收徒奖励,开局收司里里 侯门第一纨绔 最狂卧底,从狱中留后到登基称帝 嫁给猎户后的悠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