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外,月色越来越暗。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再次被云层覆盖。随着砰的一声,好似衣袖挥落了马车内的烛台。周遭除却侍从引路的灯笼,还有那车外挂着的灯火,暗的彻底。昏暗之下依稀有声音传来,但都掩于风声,也算得当的上遮挡两字。
那一夜若是有人未眠,自窗外而望,就会看到一辆马车已至宫门,却又掉头离开。经过一顿弯弯绕绕,拐进了郢城慕家的繁华府邸。只是下车时,谁更胜一筹,似乎与谁抱着谁并无关系,许是商量着来,又许是为了保存其中一人的颜面。
翌日,天光未亮。
因着是早朝将至,沈姜次就早早的服侍着谢砚洗漱更衣。待到马车驶离了繁华的街道,倒是真正的印证了那句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到了早朝之际,你就会看到面色憔悴的皇帝在龙椅之上略带困意。
最开始似乎也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礼部的人隐隐透出意思,似在筹备什么大事。一来二去,朝中的大臣彻底的坐不住了,若是让沈姜次成了北襄的后宫之主那还得了。届时慕家,太师府岂不是更猖狂了,更何况&ahellip&ahellip种种原因之下,众大臣终于在这一天彻底的抓住机会,一股脑的上前启奏。
臣、微臣有要事启奏。&ardquo
此时的谢砚还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大手一挥:爱卿若是有事不妨直说,朕、朕听着就是。&ardquo
那大臣看着连连困意的谢砚,捏了一把冷汗之际,也是决定为了北襄的江山拼一把,微臣以为,经此一事陛下应尽早立后,以防有心之人因觊觎后位,而掀起什么较大的风浪。&ardquo
微臣附议!&ardquo
臣附议!&ardquo
臣附议!&ardquo
当然一群人中还是有人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微臣以为不妥,此时我北襄前线之事尚未彻底解决,与东濮的持久战还在继续,立后这样的大事,从筹备到结束需要多少多长时间,你们可计算过,这次之间花费的银两你们又可有算过!&ardquo
你都说了我北襄与东濮之间是持久战,且不说这个,以我北襄在普天之下的国力、财力,难道连一个立后典礼都拿不出来吗?&ardquo话音未落,就立刻有大臣站出来反对。
而另一位大臣则是这么认为的,立后,乃我北襄必行之路,微臣也以为当下立后,为皇室开枝散叶,绵延后嗣才是重中之重。&ardquo
看着他们争论不休,谢砚将视线落在台下的陆嘉荣身上。陆嘉荣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只是这一次他也是站了出来,附议道:陛下,臣以为众大臣说的在理。&ardquo
李噫虽然不知道这陆嘉荣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也紧随其后说道:臣附议。&ardquo
谢砚环视了一圈周遭,那众大臣可有人选?&ardquo
陆嘉荣也在此刻再次选择附和着谢砚,别一整天的没人选,就来这朝堂上谈论,陛下要的是会提出并解决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提出问题,聒噪无趣的废物!&ardquo
这&ahellip&ahellip&ardquo
微臣以为尚书大人的千金,贵有郢城第一才女之称,微臣斗胆举荐。&ardquo
一国之母,光有才怎么行?自当德行兼备,温柔贤淑,因此微臣举荐礼部士郎之女,陈氏。&ardquo
不妥不妥,还是尚书千金更好。&ardquo
你才不妥,我认为琅琊王氏之女更好。&ardquo
我认为&ahellip&ahellip臣、微臣斗胆举荐爱女。&ardquo
立后之争对于各方来说可都是块肥肉,若是能被皇帝选上,加之如今后宫并未有正式册封的妃子,这女儿进了宫怀了龙裔,那可是能够祖孙三代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看着他们都在为了自己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而争斗,不断推举合自己利益的人。陆嘉荣深感他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也上前一步,当着众大臣的面说道:微臣也有一人举荐,包庇陛下满意。&ardquo
话音落,周遭安静的可怕,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番争吵,朝中上下自然有人是不服陆嘉荣的。陆太师,这话可不要说的太满。&ardquo
就是,立后乃是大事,可不容胡闹!&ardquo
微臣以为尚书千金乃是最佳人选。&ardquo
微臣举荐礼部士郎之女。&ardquo
微臣&ahellip&ahellip&ardquo
眼看众大臣又要吵起来,昨夜折腾了半宿的谢砚现在只是深感疲惫,怒斥道:够了!你们当这是什么地方,乡野市井?你们有什么?乡野村夫吗?!遇到事情就会吵,能不能拿出什么实质性的解决办法!&ardquo
微臣有罪,请陛下赎罪。&ardquo闻言,众大臣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言辞诚恳。
谢砚看一眼他们,只觉得头大,指尖不断按压着眉心,算了,你们商量吧!尽快拿出合适的人选。&ardquo
微臣遵旨。&ardquo
谢砚大手一挥,当即就要迈步离开:退朝!&ardquo
微臣恭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ardquo
经过早朝这么一争论,陆嘉荣那短暂的太平日子没了。下了朝,就被朝中其他有名望的大臣围住了,那大臣话里话外都在试探陆嘉荣的意思,方才听闻陆太师也有人选,只是不知这&ahellip&ahellip是哪家的女子呀?在下不知有幸可否提前知晓,还望陆太师指条明路。&ardquo
其实,陆嘉荣只是随口一说,根本没什么人选,可是如今还要应付。正想说些什么之际,谢砚的身边的宫人寻了上来:陆太师,还好您没走远,这可让奴才好找。&ardquo
陆嘉荣:可是陛下有什么事?&ardquo
大人说的不错,陛下传召大人。劳烦大人跟着老奴走一趟。&ardquo
陆嘉荣正愁找不到机会脱身,现在是巴不得呢。可对上那大臣还是装了装,要不改日再回答大人的问题。&a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