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项目组黄了,怎么升官?
苏泽这些日子,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直接上疏求官?且不说这到底能不能算是奏疏,【手提式朝廷】能不能执行,自己给自己求官,这需要的威望值恐怕就不是现在的苏泽能负担得起的。
这些日子思考下来,苏泽想到的办法就是——借壳上市。
前世苏泽就有一个牛人同事,在一个本已经搞黄了的项目中,硬生生的做出了政绩来,最后平步青云而上。
真正的牛人,不是把一个项目搅黄,而是要将一个搅黄的项目重新盘活。
其实国史馆还是一块很好的招牌,所有人没意识到,这是一块很好的“壳”。
无论古今,政治都是人的艺术,人力永远都是最宝贵的。
国史馆的挂名总裁官是内阁首辅徐阶,两个副总裁官是内阁辅臣张居正和陈以勤,这个规格就高得离谱。
用前世的话说,这就是一个顶级的国家级项目。
权限上,国史馆可以查阅翰林院的所有资料,包括不限于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实录、君臣奏疏批答,朝廷的各种法度文件,以及翰林中搜罗的前朝史书。
这样的项目组,也就只有新帝登基的时候才能组起来。
编修国史的项目虽然黄了,但是国史馆还可以开辟新的项目啊。
一旦新的项目完成,那作为首倡者的自己就是大功一件,那就不愁升官完成任务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泽很快就打好了腹稿。
沈一贯看到苏泽拿起题本又提起笔,连忙问道:
“苏兄,你又要上奏疏?”
刚刚拿出书准备看书的罗万化,也将视线移了过来。
如今苏泽在外朝的名声很响,甚至还有一个绰号,名为“苏三本”。
三道题本奏疏,全都掀起了外朝的风暴,不过苏泽的风评是“褒贬不一”。
有人将他视作和先帝朝海瑞一样仗义执言的直臣,也有人将他视作奸佞之辈,但是好歹比刚开始“多半差评”的风评好上了一些。
沈一贯和罗万化看向苏泽,苏泽停了停笔说道:
“这份奏疏,我想请两位兄台和我附属,一起上奏。”
题本讨论的公事,所以题本可以单独上奏,也可以是一个部门的人联署。
联署上奏可以看做是整个部门的合议,分量更足,皇帝和内阁对于联署上奏的题本都会更加重视。
当然,苏泽带着沈一贯和罗万化三个人,联署上奏也没什么分量。
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拉近三人的关系。
玩政治还是要靠人,徐阶这个内阁首辅,如果没有门生弟子帮着冲锋陷阵摇旗呐喊,那他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张居正也有申时行这个弟子,帮着他在礼部做事。
苏泽刚刚踏入官场,自然没有弟子这种东西,但是同年也是很重要的政治资源。
就和前世一样,同一批进入单位的同事,往往比其他同事更紧密些,考中进士后还要编纂《同年录》,维持好同年的关系,日后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奏章是苏泽起草的,首功自然是他,邀请沈一贯和罗万化联署,就是苏泽要分润功劳给他们。
沈一贯看出了苏泽的示好,脸色有些激动起来。
苏泽提起笔,迅速完成了这篇奏疏,他迅速在奏疏结尾签字画押,然后将奏疏递给沈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