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统计数据中,并州人口最多的郡不是太原郡,也不是上党郡,这两个经济发展最好、农业垦植率最高的郡,居然不是人口最多的郡,人口最多的郡居然是雁门郡这个边郡。
雁门郡据统计有三万两千户、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户均人口几乎有八人,考虑到雁门郡属于军屯郡,人口多一些、一户人口数据大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是相对于广大边郡来说的,不是相对于内地郡来说的。
太原郡户数约为三万一千户,人口为二十万人左右,相对于太原郡较为优秀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个数据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上党郡更过分,比太原郡更接近三河之地,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条件也是相对更好一些,与三河之地多有经济往来,向东还连通冀州,往来频繁,结果户数只有两万六千户,人口只有十二万七千口。
这糊弄傻子呢?
袁树怎么能不恼火呢?
再加上抄没王氏家族之后,袁树从这个家族在四个县建设的农业庄园中统计出来一万三千多名隐匿人口,一个家族就能隐匿那么多人口,更何况是其他家族?
不过王氏家族是被整体消灭了,其余家族又不是整体消灭,他们必然还有所保留,保留的也必然是大多数。
正始三年五月的数据显示,太原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十万零六千三百一十七人。
上党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八万九千一百三十二人。
这两个郡加在一起几乎交出了二十万左右的隐匿人口,占并州在册登记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其余七个郡加在一起也才交出了四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名隐匿人口。
袁树有理由相信,太原郡和上党郡的隐匿人口数量绝对超过户籍人口数量,尤其是上党郡,隐匿人口数量指不定要比户籍人口数量多好几倍,而太原郡的实际人口数量估计要接近六十万。
而他们交出来的实在是不多。
袁树有点不满意,其实还想让这两个郡的虫豸们多交出一些人口来,但是相对于袁树掌握的只有六十五万左右的在册人口来说,这多出来的接近二十五万的隐匿人口,已经足够他操作一段时间了。
算上这一批被交出来的隐匿人口,袁树控制的并州人口达到了约九十万的规模,而这个规模,已经堪比蜀汉后期的在册人口规模了。
蜀汉政权凭借这个人口规模养兵十万,袁树觉得自己虽然不至于那么竭尽民力,但是从中养兵五万,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该说不说,因为并州战乱频繁,人均寿命更是低于内地州郡,所以人口普遍年轻化,几乎都是青壮男女,很少见到有老者,所以以后繁衍生息也是一大优势。
一波操作下来,袁树算是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无论是外部对鲜卑,还是内部对豪强,他都取得了胜利,灭了九千鲜卑,拿下二十五万隐匿人口,说是赢麻了也不为过。
只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多的追求和计划。
可惜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战利品,消化胜利的果实,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树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整个并州的人口实现他的良庄建设计划。
将隐匿人口大部分安置到北部五郡进行良庄的建设,把良庄按照军事堡垒的级别建设起来,又要可以生产,又要发挥出军事堡垒的效果,抵御鲜卑人的突袭。
同时他还要改建、修缮原本就有的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将城池和良庄之间用道路连接,构建起来一个动态的生产、防御体系。
良庄要建设,城池要修缮,道路要恢复,水利要修复,接下来的时间里,袁树必须要把整个并州的人力物力都给动员起来,发挥到极致,以图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延边生存体系。
一个集生产、生活、军事训练、商贸交易、军事防御于一体的动态的延边生存体系,以此将整个并州能掌握的力量全部动用起来,使得并州具有极强的防御、自我修复能力。
这份宏伟的计划对于官员的要求很高,对于官府的动员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官府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袁树不一样。
他麾下近四万人的一心会集团之中,有充足的具备这种能力的执行人员,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他们能够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一个良庄,这对他们来说是看家本领。
于是袁树在动用隐匿人口北上的同时,也开始从雒阳大本营招募成绩优秀的一心会员和知行学府学员北上并州,准备将他们投入到大建设行动之中。
顺便,用他们取代并州本地的那些虫豸们。
袁树对付豪强大族的同时,也对并州本地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审核,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人,且根本没有建设当地、维护当地的理念,只想着捞钱调任,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本地出身的小吏们,虽有守土之心,但是更多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家族,并非整体。
以至于并州上至郡守,下到县中小吏,少有认真办公者,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虫豸,与这样的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并州的大建设计划呢?
所以在大建设计划推进的同时,袁树也着手开始清洗并州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