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在弘时心里,怕是汗阿玛作为君王的身份,是更重于做父亲的身份的。这种想法也不知道是允禩还是允裪教导的,也不能说是错,毕竟当年康熙的儿子们,也都是如此,先将康熙当君王,再当父亲。
就那,一个个还是被康熙给骂成什么狗德行了。
要不是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强,像是胤禛,当年被康熙斥责性情不定的时候就黑化了,哪儿能修炼成后面的冷面阎王呢?像是胤禩,要是心里脆弱,头一次被康熙当朝责骂的时候指不定就羞愤撞柱子了,哪儿还有后面八爷党呢?
最严重的就是太子了,指不定头一次被废就要自寻短见了,哪儿还能有第二次复立太子呢?
看看胤禛这一群兄弟们经历的都是些什么事儿,人家是怎么挺过来的。所以再想不管是允禩还是允裪,给弘时灌输的概念也不能说是完全错的。
但怎么说呢,环境造就人。
胤禛他们从小是在争夺中长大的,不争就没法子入康熙的眼,不争朝堂上就不会有他说话的地方。可弘时是什么环境中长大的?他六岁之后,九岁之前,整整三年,整个雍亲王府,只有他一个阿哥。
就算是后来添了两个弟弟,他已经进宫读书,弟弟还只在府里玩泥巴,这能争到哪儿去呢?
一瞬间亲爹不是亲爹了,亲爹是能要他性命的“暴君”,这放在谁身上谁能接受呢?
耿文华沉默片刻,生怕弘昼也犯这样的错误,就忙说道:“你可不要学你三哥,你们兄弟……和你汗阿玛那会儿还不一样,你汗阿玛对你们如何,你自己也能感受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有什么疑惑,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只管找你汗阿玛问,他是你亲爹。”
耿文华伸手摸一摸弘昼的脑袋:“对自己的亲爹,有什么张不开口的呢?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你爹也要给你想想法子的。所以,别学你三哥钻牛角尖。君臣之间的敬畏是该有,但父子之间的情分却也是断不了的。”
弘昼有些糊涂,那到底,是君在前,还是父在前?
耿文华笑道:“这得看你要什么了,你要一锭元宝,那就是父在前,你要……这天下,那就是君在前。但是,无论你想要什么,你首先得有伸手要的能力,还要有要到手之后能护得住的能力,不
然就算是你汗阿玛偏心,你要了,就给了,但你护不住,别人照样能从你手里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