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刘大人的图纸已经完成了一小半,基本的轮廓是有了,所以耿文华就准备让人先开始修路了,要想富先修路嘛,村庄建立起来之前先修路,也方便村子里东西运输啊。
大量的采买石灰,再收购烧过的煤渣——这会儿的煤渣可比现代的烧的干净。现代的烧完之后,还有人去捡煤渣,就是冲着没烧干净的煤炭去的。但这个年代,掏钱买的东西,必得用干净才行,谁家也不是富的能买一块儿扔一块儿的啊。
这种煤渣呢,剩下的就是烧过的黄泥了,用来铺路那是最好的东西了。将路面用这个东西填平,然后上面再来一层石灰,路面就能平坦的很,不说用十年二十年吧,至少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种路面修起来也比较简单,哪儿坏了,一瓢石灰砸进去,涂抹平就能修补好了。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因为耿文华不知道怎么弄沥青柏油,谁不知道沥青柏油更好呢?也得有,也得能做出来是不是?
修路也需得招募工匠,耿文华就打算从现下的纺织工人的家庭里面挑选,父兄,丈夫,儿子,都可以,工钱一天按照二十文给,包一日三餐。
就是有个要求,修完的路面需要验收。若是不合格,就要扣掉工钱。
耿文华并不是善人,她做事儿是有目的的,若是要做善事,她直接将这些工钱拿出去散给百姓们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做工才发钱呢?既然是做工得钱,那就相当于是工作,分内工作,做不好扣钱这不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吗?
“先将这些道路给修好,然后再找砖瓦窑,统一烧制红砖。”青砖当然比红砖好,但是青砖八个铜板一块儿,红砖三个铜板,耿文华要是有钱,她能不选青砖吗?
反正红砖青砖一样用,她又没想过让这个村子存留三百年,谁家还不翻新院子了?所以,红砖就足够了。
再者,红砖也好看啊,多新鲜,多显眼,多鲜艳啊。
“村落的事儿也已经办好,之前苏公公送来了顺天府那边的文书,这个新的村子,以后就叫……”耿文华略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新村。”
她其实是有很多别的选择的,比如说,乌托邦,共产村,中华村,但到最后,所有的想法,都汇聚在一个字上——新。
所以最终定下来的,就是新村,一个崭新的村子,刚建立的村子,和别的村子不一样的村子,有别于旧社会的村子的村子。
“纺织厂的女工们有优先落户的权利,你回头统计一下,若是有愿意落户新村的,日后生老病死,咱们新村都是有规章制度的,生病有报销,小孩子上学免费,纺织厂的工作可以优先报名,纺织厂的产品可以五折购买,但这个是有限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