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氏也微微笑,但并未说什么。
宋氏瞧着人都到了,就直接让丫鬟们开始上菜了——她这性子,只盼着早吃完各回各家呢。但武氏是个喜欢热闹的,就提议光吃饭太冷清了些,不如玩击鼓传花。
宋氏吧,虽然不太想安排,但也并不会拒绝,有时候拒绝这种事情,是比同意更需要勇气的。
武氏一提出来,宋氏就有些犹豫。耿文华是无所谓的,她随大流,于是就看年氏,年氏笑盈盈的:“只击鼓传花倒是无趣了,不如咱们说些彩头,输赢无所谓,就是玩一玩?”
武氏当即叫好:“该是有些彩头的,不如这样,花儿落到谁手里,谁就拿出来些银子,最后这银子,咱们散给这伺候的人,也算是让他们过个高兴的节了。”
宋氏略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武氏,大约是没想到武氏会提出这样个想法来。但她并没有反对,屋子里伺候的人都听着呢,人家拿好处的事儿,你反对了,给人家拦下来了,那是什么意思?
耿文华就更不反对了,转头就吩咐人准备了击鼓传花的东西。
四个人一边吃一边玩儿,倒也挺有意思的。不过,这种往外掏银子的事儿,到底是少了几分乐趣,没过几轮,宋氏就借口自己有些喝多了,往旁边
去歪着了。
宋氏这一撤下来,只剩下三个人了,也完不成了,那干脆就散了吧。
于是,各回各屋。
回了玉兰院,耿文华就开始有些操心了:“都这会儿了,也不知道五阿哥吃了没有,肚子饿不饿,有没有犯困。”也是奇怪了,在跟前的时候觉得这孩子闹腾的慌,不在跟前来,虽说知道那拉氏不会忽视了他,这心里,却总放不下。
巴望半天,也是又过了一个时辰,那拉氏才从宫里出来,五阿哥是那拉氏身边的嬷嬷亲自送回来的,说起来在宫里的事儿:“小阿哥可乖巧了,不哭不闹的,只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人,四处看,娘娘一看就喜欢,特意摘了指甲,抱了咱们五阿哥一会儿呢。”
小孩子嘛,这胆量就是练出来的。耿文华经常带孩子在院子里玩儿,那院子里多的是生人,来来回回的丫鬟嬷嬷太监,偶尔还有工匠。
只要有熟人陪着,见外人就不算什么稀罕事儿了。耿文华虽然没进宫,但奶娘跟着去了啊,一转头看见奶娘,这心里还有什么好怕的?
耿文华自己也知道,就算是外人,人家也是喜欢那种抱着乖巧,笑哈哈的孩子,而不是一抱就哭唧唧的那种。娘娘虽然不是外人,心里对孙子可能会多几分容忍,可娘娘又不是没孙子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