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苏评事借职务之便,贪污不少。
见李道长和周侍郎交谈,在场众人,除了李乐只的徒弟,无一不感到诧异。
县令也是没想到,这位李道长不仅收了钱刺史的儿子为徒,还认识周侍郎。
这也说明,这位道长他本事不小,是真正难得一见的高人啊。
还好他平日里谨慎,与人为善。
不曾得罪过这位道长,否则,他头顶的乌纱还要不要了。
县令一扫苏评事煞白的脸,嘴角微勾起小小的弧度,唉,在京城还敢猖狂,该,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县令喜得心里哼起小调,乐得看大理寺评事的好戏。
苏评事见到周侍郎同李乐只交谈,似是关系匪浅时脸色便煞白一片。
他已经没办法再去思考是谁在陷害他。
是他倒霉,他若是没有站出来,替苏北摆平此事,那么他也不会同这位李道长交恶。
更让他无法避开去想的是,这事不一定是有人伙同道士来陷害他,毕竟能结交周侍郎的道士,岂会来陷害他一小小六品官。
是他,以为这道士没本事,便以为这是件能轻易摆平的事,未曾将这道士放在眼里。
蓦然间,苏评事想起一人,那人正是石评事。
关于这位道人的事,都是石评事告诉他的,石评事同周侍郎一起下扬州,他不会不知道,此道人同周侍郎交好。
那么,当初所言……
苏评事咽下涌上喉咙的鲜血,他同石评事交好,万万没想到石评事居然算计他。
居然隐瞒此等重要的消息,陷害他。
石评事你好狠的心!
苏评事再次看向李乐只时,眼底只有深深的恐惧,若石评事对他说的话是假的,那么有一件事一定是真的,这道人不是妖言哄骗了大安县的县令,而是凭其本事让大安县县令愿意替其出具文书。
扬州青云观也是因此道人的本事,愿意替其担保。
可恨,他明悟太晚。
在他踏进大兴县县衙,替苏北等人出头的那刻起,便注定了他的死期。
苏评事想明白一切后,他不再隐瞒下去,有李乐只这样的道人在场,他说再多都不过是负隅顽抗,反倒还会因拒不认罪,罪加一等。
因他认罪,此案判定得迅速,大理寺石评事知晓此事时,急匆匆赶来,一定已经尘埃落定。
石评事不相信,但面对好友苏评事亲口认罪,也未有任何屈打成招的伤势,人恍惚地站在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