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听的大为惊讶。
李渊仅给他百户真封食邑,实际就是享受那一百户百姓本该交给朝廷租调,均为三份,一份归朝廷,两份归李逸,每年由李邑派家臣和当地官府一起向封户征收。
这点实封,其实不值一提。
毕竟一丁的年租才两石粟,加半匹绢和三两绵的调,一百户食邑,就算每户按最高的三丁划给他,那他实际也只能拿到两百丁的租调,加一起才四百石粟、一百匹绢,六百两绵,
这么点东西,李逸每年还得派人去征收,除此外,他跟这些封户没半点关系。
虚的不能再虚。
而现在杜十娘姬令仪她们在家里,趁着战乱饥荒,到处买田置地,还招那些灾民来做部曲佃户,依附于李家,成为私部曲。
居然已经招了千多户灾民了。
这些灾民成了李家的佃户,没有国家户籍,完全依附于李家的,相比于朝廷的食邑封户,
这些灾民佃户才更像是李家的封户。
“会不会买的田地太多,招的灾民部曲太多了?”李逸都有点心惊。
五万多亩田地啊,还京畿二十二县皆有地,关陇诸州遍是庄园。
“三叔回去后,告诉十娘,暂时不要再买地了,尤其是京畿的男地别再买了,”
“啊,为甚,现在地便宜呢,今年地都又涨了不少了,以后肯定还会涨,现在买划算嘞,就是过几年倒手卖都赚钱,更何况,招的这些灾民做佃户,更加划算,现在粮价又高,种地都是赚。”罗三不解。
“关中的土地,尤其是京畿的土地,以后确实会越来越贵,可正如此,我们不能买太多,否则必引人觊觎,以后要买地,可以在河东、山南,甚至将来在巴蜀、江南等地置些田地,哪怕是在岭南置地,也比在长安周边置地好。”
罗三不明白,但他牢牢记下了。
“无极学堂还好吧?”
“好,现在学会的会员又增加了许多,学会的田也增加到两千亩了,学会的无极医馆、药铺也都生意很好,
学会现在维持学堂的这些学生完全足够了,如今不少外乡,甚至外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哪怕要交那个助学金、自费也愿意,”
无极学堂现在名声在外,
一来教学好,二来校长李逸如今是荣国公了,朝中大臣,连元谋功臣武士彟兄弟,以及杜如晦房玄龄孙伏伽都送族中子弟来上学,挂名誉副校长衔,
自然就让这所长安郊外的学校名头响亮,不少贵族豪门也愿意送几个旁支子弟来,甚至一些新贵,乡下土豪也是争相前来。
这是好事,如今他虽是名誉校长,校长让董秀才出任,可这学校始终都烙印着他的名字在,办的越好,他李逸获得的声望越高。
罗三在浩州没多呆,
李逸给弄了些河东的土特产,便让他赶紧回关中了,这里毕竟是前线。
十月初三,送别罗三,李逸便发起了孝义之战。
刘德威率军一万五千人,李道玄丘英起率浩州左右虞侯军五千二百人,
合军两万,开往三十里外的孝义城。
他们抵达孝义后,按照李逸军令,围住了孝义城的北、西、南三面,却没围东面。
围三阙一,
两万大军气势如虹,却并没有立马展开攻击,刘德威派人劝降,给他们一天时间考虑。
“若负隅顽抗,城破之后,守军杀无赦!”
此时孝义城中的刘武周守军不满千人,还并非精锐。
在先前黄子英兵败后,他们其实就已经惶恐不安了。
见到唐军终于要来进攻,全都慌了。
半夜,
城中守军弃城而走,从没被堵住的东面奔向最近的介休城。
虽然东面可能是唐军故意留下的陷阱,可他们也只能冒险一试。
当他们奔出孝义城,身后并无追击前面也没拦截,就在他们终于松了口气时,却在半路遇到了早就埋伏好的永安堡伏兵。
略阳郡公上柱国吕州刺史李道宗,带着姬家兄弟半路伏击,把那千余武周军杀的溃不成军,
一千步骑,几乎被全歼在永安堡和孝义城之间的孝河北岸。
两万大军围城,围三阙一,永安堡军半路伏击,那一千兵又如何接的住这样的杀招。
孝义城不攻而下。
捷报送回浩州城,李逸很淡定,这是必然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