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她不是潘金莲 > 她不是潘金莲 第47节

她不是潘金莲 第47节(2 / 2)

“冯老爷和刘老太太,恐怕怄也怄个半死。”

嫣儿看她一眼,瘪着嘴摇头,“我看老爷和太太倒不怎样生气,办事那天,还是高高兴兴的。”

红药心里纳罕一下,难道是那冯老爷卖继女?真是看姜家有钱,面上帮着她们母女理论理论,实在理论不过去就算了,干脆劝服了她们母女?这也大有可能,那姓冯的本来也是个做买卖的人。

这话藏在红药心里,没好问。

倏见门外的光黯淡一下,时修歪在那门框上问:“六姨送人几时才得回来?”

嫣儿道:“老爷是坐船先去济南,再转去山西,要送去码头上,估摸得午晌才能回来。”

“那我出去一趟。”

时修横竖在家等得心里难耐,不如趁这空子到衙门里去看看。西屏从姜家给他调了匹马来,他骑着那马走在街上,晃晃悠悠地将姜丽华的案子从头到尾在脑中理了一遍。

那姜丽华是死了,不过衙门里还存放着当日王婆验身的档案。可做旁证的,一个初十,一个焦盈盈,还有个林妈妈。要算起这些人里,证词最有分量的,当属如眉。

如眉——

忽然太阳照进眼底,嗤啦啦在他心内窜起一点火花。真是凑巧,死的这些人都欺凌过西屏。怎么会这样巧,难道真是老天开眼,恶有恶报?

他想到当初如眉的死,追溯起来,其实也是给西屏做了替死鬼,继而,又不由得联想起当初姜潮平意外身亡的传言。太多的巧合凑在一处,也许就不是巧合了。有团疑云悄无声息地在他心里聚拢来。

不觉走到到衙门,恍恍惚惚走到内堂,可巧周大人也在。那周大人一见他便开口笑道:“听说小姚大人从姜家搬到庆丰街上去住了,我还当要收拾收拾,这两日不得空到衙门里来呢,怎么今日就急匆匆的来了?那房子可都收拾好了?”

时修一转神思,点着头跨进门槛,“周大人的消息倒灵通,连这种小事都知道。”

那周大人笑着摇手,“我也是听说。”

“周大人的耳报神这样灵,那可否听说过三年前姜家失火之事?”

周大人笑脸一僵,微张着的嘴被胡子盖住,顺便也掩住了一点惊讶。他马上又笑起来,“听说过,这怎么会没听说,好些人都知道,好在损失得少,不过是烧了间堆杂物的屋子,他们姜家那样有钱,想必烧点使不上的东西也不会在乎。”

时修在堂中慢慢踱步,心下盘算,此刻姜辛的船大约是启程了,试探试探也不要紧,便道:“这场火起了两月,姜家五小姐就跳井死了,大人难道没想过这两桩事之间,有没有什么牵连?”

“会有什么牵连?”他一下坐正了,一脸求知若渴的表情,那神情夸张得几乎是心虚。

时修冷眼看着,心下了然,这老泥鳅是心内清楚,面上糊涂。他只觉可悲可叹,江都有个鲁大人,泰兴有个周大人,这歪风邪气也不会单在扬州吹着,恐怕江山社稷,到处都是烂疮。

第50章 你关门做什么?

按说时修打量着周大人那副求知若渴的神情, 笃定他一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反而不说了,只笑着摇头,“我要是知道, 就不会来请教周大人了。我就是觉得有些蹊跷。”

周大人陡地松缓了坐姿,翘起腿来,“兴许吧, 不过那场火并没有伤着人, 也没有烧着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姜家没来报官, 我们也不好过问。”

“凭大人和姜老爷私下的交情, 也没问问?”

周大人交扣着两手, 淡淡一笑,“听说是下人粗心。”

时修笑着点头, 这时库吏进来回禀,说是姜家赈灾的粮食已全部送了来, 周大人起身道少陪, 跟着到库房里收点粮食。时修闲来无事, 便转去值房内看修缮堤口的账目。

这厢翘着腿在案后闲翻了几篇, 瞅一眼那低着头在对过案上打算盘的文吏,忽地和他攀谈,“才刚听说姜家的粮食都送来了, 库里可有银子结给他们?”

那文吏笑道:“库里的银子都先紧着修缮这两处堤口用,大人和姜家说好了的, 等上头派的银子到了,年底再结给他们, 他们家倒不急的。”

“不知一石米给他们多少钱?”

文吏另拣了本账册翻寻,“是四钱银子。”

时修诧异道:“如今市面上一石糙米的价钱好像也不止四钱银子吧?”

“按咱们扬州的行市, 差不多糙米是四钱五,精米是五钱三,姜家给衙门的赈灾粮一向是糙米精米各半。”

“那也是十分低廉。如此算来,倒比等着朝廷拨粮救济要划算。”

“正是,要不怎么说姜老爷是大善人呢。”

时修呵呵陪笑几声,只觉这称号相当讽刺,在他看来,惯行小恶之人,绝不会有大善,就是善也不过是伪善,朝廷中有所谓大奸似忠之人,市井中恐怕也逃不过有大恶似善之辈。

他搁下修缮堤口的账册,笑道:“姜家怎么有那么些粮食来做善事?”

“小姚大人有所不知,姜家原是靠粮米的生意发的家,在泰兴有许多田产,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杂,好些买卖可比粮米生意来钱快,就譬如现今他们家和西洋做的丝绸瓷器香料等买卖,一船往来间,就能赚近十万的银子。眼下又要到山西开冶铁场,所以放在粮米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索性拿来做人情,行市涨的时候,他们家的米行也不过应个景略涨一涨,免得乱了市;倘或遇上这样的灾年,便把粮食卖给衙门,只求个不折本就成了。”

“这倒也是,人的精力都有限,顾得了这头,就全不了那头——”时修笑着扣起双手,“他们家有多少地?”

“单是本县芙蓉庄那一带,约莫就有良田五十顷,还不算别处呢。”那文吏说着,向时修心照不宣地笑笑,“如今还算少了,姜家良田最多时,高达千顷,一年一年投献下来,让出去有一半。”

投献田地一向是贿赂官场的手段,姜家亦不能免俗,不过他们又是如何有这许多田地?芙蓉庄是四姑爷郑晨的老家,时修听这地名也听熟了,横竖得闲,便去隔壁存案房内把那县志翻出来看。

一看那芙蓉庄近几十年来,竟断断续续遇到好几回长清河大汛淹了田地,那百姓逢灾年负担不起苛捐杂税,自然就要变卖田地,姜家便递嬗以低价收购了这些田产。

说什么“取之于民馈之于民”,姜家倒“奉行”了这话,怪不得有这好心行善呢。再说这姜家乘虚而入吞并田地,周大人难道会看不出来?只怕其中也给他捞了不少好处。

如此看来,要治那姜俞生的罪,真不是那样容易的事。上回就吃了那付淮安的亏,这回可不得不谨慎着些。思及此,他阖上县志,搁回架子上。

那旁边架子上,正放的是一些旧案的卷宗,凡是经过衙门查对走访过的,不论最后成不成立,都记录在此。那些案卷有新有旧,他做了两年推官,十分了解,只要抽出一册来,也许就是桩冤案迷案。

姜潮平的案卷想必也尘封在里头,他本能地伸出手,却迟迟空悬在那些灰迹斑斑的封皮上,一时下不定决心去翻。他不知在那架子前站了多久,自己也忘了时辰,只觉得自己一个人劈成了两半,对着唱反调,最后也没吵出个结果。

他只得收回手,踱出值房,又转回庆丰街,等着西屏那头的消息。

这厢西屏刚陪着卢氏等人送走了姜辛和丁家,卢氏脸上一片欢喜,因方才西屏特地问了那丁大官人胳膊上的伤,当着两家人的面,问得既得体,又不失一份关心。那丁家太太也高兴得要不得,当下摒弃时修“误伤”她儿子的前嫌,拉着西屏好一番夸赞。

各自登舆的时候,西屏趁着卢氏在兴头上,特地走去和她说:“太太,回城里我想先去庆丰街一趟,狸奴昨天刚搬过去,我有些不放心。”

最新小说: 千次快门与黎明 综漫美食:从发光料理开始 合欢宗老祖穿兽世,绝嗣兽夫抢疯了 你比时光更动人 斗罗:被读心后,成为千仞雪玩伴 无限公路就业指南 后妈文里的病弱小姑 娇软美人穿兽世,七个兽夫排队求抚摸 戒掉你的信息素 我被敌国昏君俘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