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
朱棣收到粮食之后,并没有盲目一股脑儿地抛出去,而是按照朱绫的指点来办。
朱绫这次,不仅要赈济灾民,还要让那群躲在背后大发国难财的奸商、奸贼倾家荡产,赔得裤衩子都不剩。
朱棣双管齐下,一边拿出部分粮食救助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另一边向市场投放粮食,打压居高不下的粮价。
此举,无疑惹怒了那些坐等着发财的士绅、地主和富商。
这群人在朝中人脉广布,对于大明的粮食情况了如指掌,不相信朱棣真能拿出那么多粮食来救灾。
于是,这群人联合起来,斥巨资在市场上疯狂扫货,要把所有的粮食吃下来。
无论朱棣抛出多少粮食,他们都选择一口吃下。
其实,以藩王的权力,是可以在这个时候揪出几个炒作者,杀鸡儆猴,狠狠痛击一番的。
但朱棣不想坏了朱绫的计划,对于富商暗中收购粮食之事,选择没看到,继续抛售。
就这样,一个抛,一个吃你,被炒得高高的粮价,居然就稳住了。
见此,背后这群人那叫一个得意,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就等着坐在家里数钱了。
殊不知,士绅、地主、富商们此举,正中朱绫下怀。
她存了那么多粮食没卖,正想找个冤大头高价接盘呢。
眼下粮食被他们炒得高高的,正是出货的大好时机。
在朱绫的授意下,朱棣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最开始抛出一部分粮食,然后一点一点增加,越到后面出现在市场上的粮食越多。
富商们对于朱棣抛出来的粮食照单全收,刚开始还乐呵得不行。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不妙。这粮食怎么越买越多?
难不成朱棣得到了传说中的沈万三聚宝盆,将一粒米放入盆中,就能源源不断生出粮食?
若真是聚宝盆的神力作祟,他们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完盆中变出来的粮食。
朱绫躲在暗中留意着市场动向,看到这群人将朱棣的粮食来源归结为沈万三的聚宝盆,便顺水推舟,将此事渲染得神乎其神。
富商们不信这个邪,加大收购力度,想要耗尽朱棣手上的粮食。
结果买了一轮又一轮,朱棣抛向市场的粮食不减反增,犹如潮水般滚滚而来。
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到了这一步,士绅、富商们内部出现分化。
一拨人觉得,朱棣的粮食应该不多了,之所以加快抛货,只是为了制造恐慌情绪,就像诸葛亮唱空城计吓走司马懿那样,他们赌朱棣手里没那么多粮食。
另一拨却认定,朱棣得到了聚宝盆,拥有无穷无尽的粮食,跟他斗,根本没胜算。
这群人各怀鬼胎,因利益而联合,一旦遭到狙击,瓦解得比谁都快。
内部意见不统一,就有一部分富商选择停止扫货,并将手里的粮食抛向市场,也好及时止损。
当朱绫察觉到这一点后,立刻让朱棣放出消息,说灾情出现后,神物聚宝盆突然出现,感苍生之疾苦,特意给他留了巨量的粮食,这批粮食足够大明百姓吃整整三年,让大家不要担心。
这招釜底抽薪一出,市场上的粮价应声暴跌。
本打算偷偷卖、慢慢消化的士绅、地主、富商们顿时乱了手脚,顾不上什么联合同盟,疯了似的将手里的粮食抛出去。
大家争先恐后,就怕抛晚了,货全砸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