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恨得牙齿都咬碎了。
自从天幕对比出现,他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盘点时间越长,这个世界的朱家,还是另一个世界的朱家,都对朱绫赞不绝口。
凭什么?
这贱人杀人不眨眼,还大肆屠戮自家亲人,凭什么能得到如此赞誉?
“朱绫!”
朱允炆低低怒吼着,声音充满了怨毒和无可奈何。
永乐朝。
“改革没那么容易,得罪太多人,杀身之祸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太难了!”
不同于另一个世界朱棣的年少轻狂,已是永乐帝的朱棣经过了无数艰辛淬炼,对于改革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
改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仅需要有无比强大的能力,还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莫大勇气。
有的人,有这个能力,却没有这个胆量去得罪那么多人。
有的人,有这个胆量,但无此等能力。
这就像很多人明白了诸多大道理,到头来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能够同时做到兼顾两者的,万中无一。
朱棣心中感慨,可惜自己没有穿梭的能力,不然真想拿一瓶好酒,钻进天幕中,与朱绫痛饮几杯。
“太子,现在你终于理解我和你皇爷爷为何要对文官痛下杀手了吧?”
朱棣转头看着呆愣的太子朱高炽。
他这个胖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仁慈,对文官太心软了。
记得他当初攻入应天京城时,准备大肆血腥建文朝旧臣时,朱高炽就劝他要宽仁,治理天下需要文官,不能对读书人太残暴。
特别是方孝孺案。
当时被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
朱棣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大哥劝说父皇的样子。
但朱棣心里明白,朱高炽与朱标完全不一样。
朱高炽是真的仁慈。
朱标则是外仁内狠,明面上看着温和宽厚,下起狠手来不带含糊的。
朱高炽对读书人宽仁,也使得他这一朝的文官,尽数站队到他这边。
每次汉王朱高煦生事做耗,对太子发起冲击。
不等朱高炽反应过来,文官们就抢先开喷,指责朱高煦不敬长兄,枉顾孝悌之道,将他骂得狗血淋头。
朱高炽看到士绅竟敢买凶刺杀皇帝,也深深震撼到了,却没有附和朱棣的看法。
他目光炯炯,透着与胖脸截然不同的精锐:“真正的文官读书明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为万民谋福祉,天幕中士绅看着是通过科举入仕,思想早已与书中的圣贤之道完全背离,他们不是读书人,而是披着虚伪道德外衣的奸佞,奸佞该杀,文官不该,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所以儿子观点还是和之前一样,但会擦亮眼睛辨忠奸。”
朱棣听得心头一震,失笑道:“你啊你,总有自己的道理。”
天幕中。
重金买凶带来的血腥反噬,让士绅、地主们彻底陷入疯狂。
他们深刻意识到,朱绫是认真的,真想改革搞死拥有大量土地和商业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