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对比第一幕(2 / 2)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精心给朱允炆挑选的老师黄子澄。

黄子澄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文官群体中有口皆碑。

朱元璋虽是泥腿子出身,没正经念过什么书,却明白治理国家要靠读书人。

他自以为给孙子找了一个好老师。

哪知下一秒黄子澄开口说的一番话,却让他气炸了肺。

只见黄子澄手持笏板,出列道:“皇上,臣有一本要奏。”

朱允炆对黄子澄感情极深,几乎到了亦师亦父的地步。

见黄子澄站出来,朱允炆精神一振,用犹如看父亲朱标的眼神看着黄子澄。

那样的眼神,看着两个世界的朱元璋虎目都快喷出火来了。

他黄子澄算个什么东西?

名义上是帝师,实际只是皇帝的臣子、奴才。

朱允炆这王八蛋居然敢用这样的眼神看这狗东西,将标儿这个生父置于何地?

要是眼神可以刀人,此刻黄子澄早已被朱元璋剐成肉泥了。

朱允炆带着丝丝恭敬,和颜悦色道:“老师请说。”

黄子澄见新皇帝对自己这个态度,脸上难掩得意之色。

不愧是他多年苦心栽培出来的好学生,懂得尊敬他这个老师。

尊师重道,不忘师恩,明君也!

其他文臣见此,亦难掩羡慕之色。

没想到黄子澄这家伙在新帝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分量和体面。

看样子,以后这文官群体,要以他马首是瞻了。

武将们看黄子澄的眼神却阴森森的。

文官和武将水火不容,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皇帝如此重视文臣,这群只知道死读书、拿着所谓礼法叽叽歪歪的酸儒,以后岂不是要踩到他们头上拉屎拉尿?

黄子澄收敛了一下脸上的得意,正色道:“皇上,经过太祖皇帝的多年治理,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太平气象,各地已经不需要藩王镇守,可藩王们手底下却养着大量的军队,又有土地、钱粮、长期以往,难免不会出现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请恕臣斗胆,恳求皇上下旨削藩。”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一众文武大臣都没想到,黄子澄竟如此大胆,连这样的话都敢说。

须知,太祖洪武帝分封诸王,乃是为了镇守四方,镇压叛乱,拱卫中央,好保护大明不受外地侵犯,让江山千秋万世传承下去。

藩王制度是太祖皇帝亲自制定的。

削藩就等于不遵祖训。

皇帝不遵祖训,很容易落人口舌,成为人人喊打的不孝子孙。

历来皇帝奉行以孝治天下,一个不孝之人,如何有资格当皇帝?

就在众大臣都以为朱允炆会勃然大怒,狠狠叱责黄子澄时。

朱允炆却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此言固然有理,但藩王乃是太祖皇帝所立、所设,朕如何能违背祖训呢?”

黄子澄道:“皇上此言差矣,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岂能墨守成规?藩王拥兵自重,威胁到到中央皇权,若不尽早削除,势必动摇大明江山,重演汉、晋两朝的纷乱。”

他这话刚说完,兵部尚书齐泰跟着站出,附和道:“黄大人所言甚是,藩王势力庞大,极易出现叛乱,应当设法革除,诸王之中,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势力最大,也最难约束,臣以为应当先对这二人动手,只要将这二人削了,其他藩王心惊胆寒,溃不成军,到时逐个击破,轻轻松松。”

朱允炆听了,想都不想就同意了,开始着手削藩。

原大明。

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还有一众文臣武将,看的人都麻了。

最新小说: 离婚后才发现我被觊觎很久了 全班都能听到我心声 ??????????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终极猎杀 服软 妻子的背叛 闪婚甜炸了,为绝嗣大佬生了四宝 乡村女教师 乔梁叶心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