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
关弘毅收到手底下的汇报信,展开一瞧。
上面只有一行字——
经检验,姜宁宁作风硬过鞍钢的轧钢辊,觉悟高过珠峰顶上的五星红旗。
关弘毅左瞧右看,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有隐形药水,拿起密信在蜡烛上烘烤老半天。
结果,还是只有这句红的惊人的一句话。
气的他抄起桌上茶杯砸在地面,“两个蠢货!难道不会变通吗?在薛老后天登岛前,我要看到那三个母子下狱。”
十分钟后。
接到死命令的两探子蔫头耷脑,简单商量过后,决定亲自上,干票大的。
-
一路再无波澜,姜宁宁顺利回到家。
朱长光动作极快,小山堆般的生蚝已经撬开大半。
厨房里帮忙看火的两只小团子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说:“妈妈,刚才蔡婆婆来找你。”
“她还送来一碟子梅花糕,香香软软还黏糊糊的。我们不是不等妈妈故意先偷吃的,是蔡奶奶非要掰一块给我和妹妹。”
满满转身跑回屋,捧着盘子返回,“妈妈你快尝尝,可好吃了。”
蔡婆子手巧,糕点真就做成梅花的样子,精致小巧,一口就一个。
在两团子期待的眼神中,姜宁宁拿起一块放入口中,香甜的味道弥漫开来,是红糖专属的味道。
“你们分着吃吧,别吃太多小心积食,记得分给长光叔叔。”
两团子小奶音甜甜的应了下来。
姜宁宁提着篮子进了厨房,先提起印有牡丹图案的保温瓶,倒出热水在水盆里,打湿毛巾擦拭掉脸上黏腻的热汗。
整个人重新变得清清爽爽起来,才开始准备吊高汤。
照例先让朱长光帮忙剁成几截,再焯水去掉骨头上残留的血沫。
接下来的步骤非常重要,油热翻炒筒骨直到略微黄色,炒出油香味,倒入滚烫的热水大火炖十分钟。
最后炖料(大葱、两颗八角,适量花椒,两片香叶),倒入一点白酒(白酒比料酒味香,酒精高温会蒸发),再把先前烤好的瑶柱放一些进去,关上锅盖慢慢焖煮。
汤底备好了,姜宁宁接着准备和面。
这是个大工程。
津城同样喜好面食,身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做面食是刻进基因里的天赋。
这副身体没什么力气,偏偏和面极其讲究功夫,面团揉不好,擀出来的鲜面条就不劲道。
正苦恼间,一抬头就看见站在门口的霍东临。
“你中午下班了?”
霍东临轻“嗯”一声,摘下帽子挂在旁边架子,边卷起袖子边走上前来帮忙。
卷起的军装袖口下,小臂青筋像潜伏的河脉在麦色皮肤下游走。
带枪茧的虎口卡住陶盆边沿:“要做馒头还是面条,我来揉面吧。”
“中午擀面条吃。”
“你行吗?”
在姜宁宁印象中,霍家男人从不进厨房。
尤其是霍父,把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刻进骨子里,父子俩都是油瓶倒了不会扶一下,认为那是女人该干的活。
虚伪的是,田翠芬忙里忙外,每日依旧也要出去上班赚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