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庭誉闲适地看着夕阳:“巧了,我也在等人。”
闲来无事,两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颜庭誉记着他替自己看诊的恩,问道:“昨日的药炉和那些药材,也是你让人送来的?”
祝予怀摇了摇头:“是幼旻做的主。”
颜庭誉咋舌:“你可别往他脸上贴金了。那祖宗瞧见我,脸就黑得跟药渣子一个色了,可怕得很。”
祝予怀笑了笑:“幼旻为人耿直淳善,只是偶有些转不过弯,你别往心里去。”
颜庭誉失笑:“你无需费心替他说好话,再怎么着,我还能把世子爷打出去不成?捏着鼻子凑合过吧。”
祝予怀忍俊不禁。
卫听澜紧赶慢赶,跃上台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抬头看见的就是他们两人站在树下谈笑风生的画面。
他的脚步猛地顿住,身形微僵,紧盯着祝予怀面上的笑意。
红霞满天,这两人站在斑驳的树影中,气质相当,看着赏心悦目。
一块璞玉,一块顽石,的确是……很登对。
卫听澜站在原地,心头忽然升起一股自卑又难堪的怯意。
进退两难之际,有几个学子热热闹闹地从另一边赶来,招着手喊:“崇如兄,这边!”
树下交谈的两人都转过了头。不等卫听澜往后躲,祝予怀的视线就顺着几名学子,落到了他身上。
“濯青?”祝予怀眼睛微亮,朝他挥了挥手。
他身上的月白色被落日余晖镀了一层暖融融的边,转过身时,漫天霞光倒映在他眼底,卫听澜恍惚有种错觉,仿佛那双眼睛是因着自己才亮了起来。
他心神微动,踏上了最后一级台阶。
祝予怀朝他小跑过来,声音里带着笑意:“怎么才来?我都饿了。”
“我……”卫听澜有些局促,声音轻了下去,“下回我跑快些,不叫你多等。”
祝予怀乐了:“那倒不用,再久我都等得。”
说话间,颜庭誉和同窗们一起走了过来。
一行人的相貌都有些眼熟,显然也是谦益斋的学子。其中一人鼓足勇气打招呼:“两位可是也要往膳堂去?恰好顺路,不如与我们同行?”
祝予怀和卫听澜朝他看去,却听颜庭誉在旁笑道:“九隅,莫搭理他。这小子是想旁敲侧击,诓你的试题答案呢。”
“哎,崇如,你这是什么话嘛!”那人梗着脖子辩驳,“我那叫探讨,探讨!”
众人都笑了起来。
那学子闹了个红脸,索性也豁出去了,上前向祝予怀作了一揖:“鄙人姓季,名耀文,字平章。久仰祝郎君才名。”
祝予怀连忙回了礼。
待几人都互通了名姓,这群人越发热情地邀他们一块儿去用膳。
在卫听澜的认知中,似祝予怀这般品貌超群之人,受欢迎是理所应当的事。但他完全没想到,最终被缠着问东问西的人却是自己。
最先开口的还是季耀文:“我有一事好奇许久了。卫郎君,你刺杀瓦丹大将敕乐时,骑的那匹马,当真是赤兔马的后裔吗?”
卫听澜沉默了一会儿。
那马就是从家里马厩中随手牵的,他上哪儿打听人家祖上是谁?
“不清楚。”他如实道,“那马脾气挺倔,鬃毛是枣骝色的。”
季耀文激动地拍掌:“哟,那还真有可能嘿!”
这话匣子一开,就彻底刹不住了。
学子们纷纷开始七嘴八舌地追着他问。
“卫郎君,听说你能徒手掰断瓦丹人的弯刀,可是自幼苦练铁砂掌的缘故?”
“听说卫老将军的胡子十分扎实,编起来能当护心甲,刀枪不入,火烧不断,是真的吗?”
“听说长史君的长槊比城墙还高,那他站在白头关上扎敌军,是不是就跟瓜田里插猹一样,一插一个准?”
卫听澜:“……”
谁!到底是谁在四处造谣!
在种种奇怪问题的围剿之下,十五岁上战场的卫小郎君,罕见地显露出一丝无助和迷茫。
他求助地望向祝予怀。
就见那没良心的小病秧子低着脑袋,正吭哧吭哧地偷着乐呢。
一顿饭吃完,“祝郎君”和“卫郎君”就变成了亲亲热热的“九隅”和“澜弟”。
分别之前,季耀文还颇为亲近地揽着卫听澜的肩:“我就知道,澜弟乃性情中人!那日我见你只一个眼神,就把博雅斋那帮纨绔给吓得噤声了,便知你非同凡响。”
其他学子也跟着竖拇指:“不惧权贵,我辈楷模!”
少年人的友谊建立得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当天晚上,卫听澜抱着被褥坐到祝予怀床上,还惦记着这档子事儿。
他皱着眉道:“为什么他们管你叫‘九隅’,管我就叫‘澜弟’?”
正靠着床头看书的祝予怀扑哧笑出了声。
“合着你魂不守舍几个时辰,就是在想这个?”
卫听澜越想越觉得自己吃了亏,抱着胳膊生闷气。
祝予怀侧过脸望着他笑:“你年岁最小,叫你声弟弟,不算占你便宜。”
卫听澜悻悻地铺开被子,躺下去哼了一声。
祝予怀还在乐,故意拿书脊去戳他:“澜弟,熄灯。”
卫听澜闭眼不动:“当哥哥的去熄。”
祝予怀笑得愈发止不住,撑起半边身子,越过他伸手去够案上的烛台。
装模作样地探了两下,卫听澜忽地伸手捉了他的手腕,睁开了眼:“还说没有占我便宜?”
祝予怀俯着身,散开的发从肩颈倾落下来,几乎挨着他的前襟。
这姿势过分亲昵了些,这模棱两可的话也暧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