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89章 关中大乱,诸葛克城败郭淮(6k)

第189章 关中大乱,诸葛克城败郭淮(6k)(1 / 2)

峣关上。

汉旗猎猎。

薛悌和王生二将与众俘虏一般,垂头丧气。

两人怎么也没想明白:为何仅仅十日,峣关就破了!

昨夜营中起火,李平那一千悍卒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后方,直接打了峣关魏军将士一个措手不及。

若将攀岩而下形象一点,也的确算是“神兵天降”。

哒哒哒.

步履声响起。

几个汉军力士来到俘虏营,瞅了一阵后,上前将薛悌和王生拖起。

蛮横的力道让薛悌和王生顿感不适想要挣扎。

一个熟悉的声音随之响起:“哎,轻点,别伤着两位将军。”

薛悌和王生抬头一看,却是十日前上关来劝降的许忠。

许忠一脸笑眯眯的打着招呼:“两位将军,十日之期已过,可愿投降?若降,则保尔等家室,享关中富庶。”

薛悌和王生只感气闷。

所谓的十日之期,就是十日破关的意思吗?

见薛悌和王生低头不语,许忠又笑道:“别垂头丧气,败给燕王殿下不丢人。

为了破你二人守的峣关,燕王殿下连用利诱、疑兵、迂回、火攻等奇计,用了十日才破关。

想那武关夏侯楙,燕王殿下破关也就用了一日,也只用了一个小小的利诱之计。

你二人,足以自傲了。”

薛悌和王生顿感愕然。

瞧这话说的,我二人守了十日还值得夸耀了?

转念一想。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夏侯楙守了一日就丢关,薛悌和王生二人守了十日才丢关。

怎么看都比夏侯楙强!

“家人在长安,求速死。”

虽然许忠的话说得漂亮,但薛悌和王生也没忘记长安的家人,利落的表达了不降的态度。

许忠不置可否,而是让力士将两人带到了刘封面前,又近前禀报二人不降及原因。

刘封大笑起身,来到薛悌和王生二将面前,替二人解开了绳索,又让人端来美酒。

“为保家人而甘愿请死,义士也,孤当深敬之,可满饮此酒。”

听着刘封那真诚的话音,再看着眼前的美酒,薛悌和王生对视一眼,皆是长叹一声,各自取酒一饮而尽。

只是饮酒后,两人再次出声“求速死”。

刘封敛容而道;“孤若屠戮义士,又如何能当得起大汉燕王之名,父皇令孤北伐关中,是为了光复汉室,以救黎庶,而非妄造杀戮。

你二人不用求死,也无需投降,只需在这峣关安心待着莫生事端即可。

若孤能破长安,必送你二人与家眷相聚,届时再决定:是降是死;若孤不能破长安,你二人便是替曹叡重夺峣关的功臣。”

薛悌和王生听得心惊,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封。

刘封这常人难有的器量,薛悌和王生二人说不感动是假的,若不是家眷在长安为质,二人此刻都能跪地请降了。

二人抱拳行礼,沉默不言,却又尽在不言中。

刘封又示意许忠带着力士将二人带回俘虏营,许忠会意,沿途善言安抚薛悌和王生二人,又借二人回营时安抚俘虏营的众魏俘。

能成南乡豪强又敢走私的,就没一个简单的。

许忠虽不似名士有名,但作为许氏四兄弟的老大,权谋心计也一点不差。

众魏俘也不是人人都如薛悌和王生这般心志坚定,有不愿降者,同样也有愿为刘封效力的。

连薛悌和王生两个不愿降的都被善待了,那愿降的又岂会差了?

在许忠替刘封安抚拉拢众魏俘期间,刘封也在与法正商议接下来的战略方向。

眼下峣关已取,距离长安只有百余里坦途。

若长安守将是个胆怯少谋的,在听到峣关丢失的风声后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门投降。

考虑到长安守将是曹叡,这个连曹操都要称赞的长孙,必不会因为刘封兵临城下就弃城而逃或开门投降。

强攻长安并非上策。

“可先以‘声东击西’之计,佯装攻取潼关,营造出锁关之势,曹叡闻讯或会分兵扼守潼关以保归路。

再以‘攻心’之计,于关中诸县广散檄文,制造诸县恐慌,诱引诸县官吏士民响应。

配合‘流言’之计,散布曹叡弃守长安,尤其是长安以北,或可拖延曹真返回的时间。

殿下则于长安以西,择道设伏,效仿孙膑‘以逸待劳’之计,伏击自陇右归来的魏军。”

法正深谙关中地理,在作战地图上勾勒了一个个的位置,配合自俘虏口中得知的关中情报,连环定计。

不得不说。

若论治理政务,法正的才能只能算一般。

单是法正那睚眦必报的性格就不可能让麾下官吏心服口服,阳奉阴违者必不会少。

若论出谋献策,法正的才能就算顶级了。

不用去考虑人际关系,也不用在乎是否得罪人,只需要问策的人来决定计策是否可行。

声东击西、攻心、流言、以逸待劳等计策层出不穷,层层配合,再加上取峣关时的连环用计,将刘封所属精兵悍将的战力发挥到了最优。

以前刘封需要自己去苦思冥想如何用计如何实施,牵制了刘封太多的精力。

而现在有了法正在,等于给刘封上了个外置大脑,可以让刘封更专注于统兵调度和战场厮杀。

“法尚书之策,甚合孤意。”

刘封不吝赞赏。

以前跟法正有矛盾归有矛盾,入关中这段时间这矛盾也基本烟消云散,相互间的配合也颇为默契。

刘封敬重法正的谋略,法正也敬重刘封的武勇。

若非刘封只是燕王而非太子,这默契还会更深。

琢磨了片刻。

刘封遂令将军吴班、赵融引一千军带着一千新降之卒前往潼关,执行“声东击西之计”。

留将军辅匡、傅肜引千人及千余新降之卒在峣关,由法正统领,配合虞翻、樊成等文吏,负责看押俘虏粮草,并协同执行法正的“攻心”之计和“流言”之计,制造恐慌、策反关中诸县。

刘封则亲引王平、李平等诸军步骑万人,前往长安以西阻击自陇右归来的魏军。

奇谋虽然能打出先手优势,但能否彻底击败关中魏军,依旧得靠刘封及其麾下将士的武勇。

“张郃骁勇,又有骁骑。殿下此去,可要万加小心,若不能挡,可撤回峣关,再谋他策,万万不可勉强。”法正仔细叮嘱。

有了峣关,即便不能拦截陇右的魏军返回,也不等于夺取关中的计划失败了。

陇右的魏军返回了,陇右的刘禅大军也会跟着而来,只是让长安的防守变得更坚固,让攻打长安更耗时。

关中之地也非长安一城一池,即便曹叡能守住长安孤城,刘封刘禅兄弟也能将关中大部分地区都拿下。

倘若刘封勉强为之,一旦有个意外,不仅士气受挫,得到的峣关、武关也会再度被魏军夺回。

得不偿失!

故而。

法正贯彻的想法就是:能挡则挡,不能挡就退回峣关,咽喉之地已经得到了,不用急于求成非得一击致命。

刘封点头应诺:“法尚书之言,孤已谨记,孤会相机而行的。”

刘封的动作很快。

作为常年征战沙场的悍将,刘封对征战已经有了近乎身体上的本能。

而刘封的威望,也同样在众将士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只要刘封亲自统兵,士气就会比别将统兵更胜五分。

这就是刘封用实打实的战绩打出来的军中威望,能让将士有一股“所向披靡”的无敌之感。

只要刘封在。

不论是以寡敌众还是以弱敌强,都不会动摇将士的信心。

这就是“名将”之力。

打出来的威风,杀出来的凛气。

如预料。

长安城中的曹叡,在得知刘封十日破峣关后,惊骇莫名。

此刻的曹叡,暗暗庆幸没有亲自去峣关督战。

这要去了峣关,不仅峣关会丢,他这个大魏太子也极有可能被生擒。

连大魏太子都被生擒了,长安都不用守了。

直接就得开门投降!

而那时,尚未返回的曹真、张郃等关中将士,就成了丧家之犬了。

都不需要打,军中将士都能逃跑大半!

就如昔日刘备被吕布偷袭下邳,将士或逃或降,刘备只能残兵败将逃往海西一般。

“幸有太尉良言,否则孤必受大辱!”

曹叡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按捺内心的恐慌。

刘封一路势如破竹的威势,让曹叡这个久随曹操见过大场面的大魏太子都心绪不宁,更遑论长安城内的官吏军民了。

也幸亏有钟繇这个太尉在,分担了曹叡的压力,不然曹叡单是安抚长安城内的官吏士民都得焦头烂额。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未等曹叡稳住心神,又有探子急急来报,称“有汉军向潼关进兵”。

“潼关?刘封怎会忽然去打潼关?莫非潼关也有刘封的内应?”曹爽惊呼。

由于刘封十日破峣关的细节并没传到长安,溃兵也不知道峣关是怎么被攻破的。

不论是曹叡还是曹爽都认定有峣关守将被策反,否则不可能刘封按兵不动九日忽然一日就破了峣关。

武关守将被策反,峣关守将也被策反,焉知潼关守将不会被策反?

曹叡也是吓了一跳。

刘封的进兵速度太快,曹叡也不得不多想。

万一潼关守将中也有刘封的内应,潼关一锁,整个关中都成汉军的瓮中之鳖了。

“请太子速往潼关!”曹爽担心曹叡有失,厉声请命。

曹叡摇头,否掉了曹爽的提议:“未战先逃,长安如何能守?眼下征西将军和左将军都未归来,孤若逃了,岂不是陷诸将于危险之中?断不可如此!”

最新小说: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 布衣权相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三国之风起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