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81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

第181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1 / 2)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其核心在于,通过“虚”与“实”的动态变化,扰乱敌方判断,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如今是章武四年(222年),正月。

距离刘备破襄阳擒曹仁,刚好过去两年。

这两年,刘备在荆州与民更始,又采纳刘封“屯田戍守”的策略,在汉水流域部署了大量的军屯。

屯兵五万人,常驻四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

按刘封原有的计划,有汉水流域肥沃的土地配上曲辕犁、水利以及军屯等高效管理实施精细化耕作。

在无天灾的情况下,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汉水,足够十万之众五年军食。

而实际上的情况则是:

第一年因刘备迁都导致各项成本开支太大,再加上新城三郡钱粮不归江陵皇城统筹、军屯刚开始投入大,故而难有积粮。

第二年刘封将新城、宜都、襄阳三郡钱粮统筹给诸葛亮后,刘备的府库就就有了积粮。

至于积粮多少?

某个叫石苞的,暗中送到司马懿手中的密报上称:荆州第二年的军屯,约积粮四百万斛。

四百万斛,足够十万之众吃大半年的了。

曹丕先前也怀疑过石苞密报上的数字虚假成分太大,认为刘备的军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积粮。

当年许县第一年屯田的时候也才百万斛。

后来一想,在汉水屯田和在许县屯田,收成应有区别,再加上石苞提到的曲辕犁,又很适合南方水田深耕细作。

曹丕尽管不敢尽信,但也不敢不信。

而如今。

张飞出现在南乡,刘备、关羽出现在襄阳,刘封、赵云更是聚兵两万攻打宛城。

若无足够的粮草,刘备又怎敢如此嚣狂?

决策军国大事,需要谨慎周全。

刘备一方面遣刘禅、诸葛亮、马超引东川诸将奇袭天水,以分曹丕的关中兵;一方面遣刘封、赵云率主力先锋走襄阳攻打宛城,夺取荆州北部门户。

再有石苞密报的刘备第二年军屯积粮约四百万斛,怎么看,刘备都像是来决战的。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刘封等人都出现在了汉水以北,粮草又足够十万大军用上大半年。

除非曹丕天纵奇才或者开天眼,不然根本不敢去赌刘备是来决战的还是来试探的。

曹丕很苦恼!

倘若晚个几年,亦或者晚个一年,曹丕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去跟刘备决战。

然而。

曹丕去岁才征讨孙权归来,将士疲乏,粮秣不齐。

诚然。

曹丕地广人多。

可军粮是需要运输的。

譬如曹丕要打孙权,就会将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寿春,个中消耗的时间都得几个月。

同样。

曹丕若要跟刘备决战,就得将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宛城后方的鲁阳,个中消耗的时间同样得几个月。

反观刘备。

本身就在汉水流域屯田,又有便捷的船运,将诸县钱粮运到襄阳,比曹丕花的时间更少。

再加上,刘备是有备而来,曹丕是仓促应对,短时间内,曹丕的后勤是不能跟刘备比的。

可若再拖上一年,曹丕的后勤优势就会反超刘备。

地广人多,这是曹丕即便在军事上不如刘备依旧能占据大势的核心原因。

为什么刘备要卡在这个时间点进兵?

本质就一个:弱!

若综合实力比曹丕强,还玩什么花里胡哨的招式啊!

穷才战术穿插,富就火力覆盖了。

刘备的用意,曹丕也能猜到。

只有打出北伐的旗号,刘备才能凝聚人心,否则时间拖得越久,南方士民发现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强后,人心就会消散。

待得刘备、关羽等老人都逝去,剩下的小辈就会逐渐失去进取心,也就不足为虑了。

曹丕虽然菜,但不蠢。

自家兵马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曹丕心如明镜。

这个时候去跟刘备决战,是极不明智的。

敌人越是想要什么,就越不能给敌人什么,每每与之相反,才能抢占优势。

可被刘备贴脸输出,曹丕也是郁闷难忍。

自称帝后,曹丕就没在对刘备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反而节节败退,失土折将。

甚至于。

连孙权都没打服!

虽说有刘封偷袭石阳的原因,但没打服是事实,再多的理由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曹魏的官吏士民也不会对曹丕生出敬畏。

【越是危急时,越不可失了分寸。】

曹丕闭上眼睛,脑中回想起曹操在时面对危急情况的应对。

能在曹操的“疯批”教育下还能成功上位,曹丕的心性也非凡人能比。

良久。

曹丕睁开眼睛,心中也有了决定。

“就依众卿之议,传朕口谕,封平原王曹叡为大魏太子,加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即日起前往关中督战,生擒刘禅、诸葛亮!

册封太子所需一应册文、制宝、谒庙等礼仪,于战后再补。太尉钟繇,与太子同往。”

(注:前文钟繇官职错误,已更正。)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

显然。

即便是提出者陈群,也没想到方才争了那么久曹丕都不置可否,结果现在宛城军报一来,曹丕就直接同意了。

不仅同意了,更是明确的表示会加封曹叡为大魏太子。

从内心上讲。

假使刘备不引兵来犯,曹丕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册封曹叡为太子的。

由于曹叡的生母甄宓被曹丕赐死,曹丕既担忧曹叡因母仇生怨,又恐曹叡继位后会清算郭皇后一脉。

再加上朝中部分公卿大臣如陈群、司马懿都倾向于支持郭皇后,曹丕也需要权衡后宫与士族对储君的影响。

等等因素综合下,曹丕一直都以考察曹叡为由,只让曹叡参与朝政,不公开立储,借以试探曹叡的态度以及群臣的反应。

然而。

世界不是围着曹丕转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曹丕亦知: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眼下局势,曹丕不能亲往关中,需要曹叡以太子的身份前往关中以安雍、凉人心。

而钟繇在雍、凉也有不小威信,让钟繇跟着曹叡同往,更为周全。

至于一应册文、制宝、谒庙等礼仪,于战后再补,则是曹丕故意为之。

一者时间紧急,不容耽误。

二者曹叡若是表现不好,那自然也就不用再补礼仪了。

对于曹丕册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定,公卿群臣没有反对,这原本也是陈群等人一开始的诉求。

立了太子,也就安了人心。

刘禅一路的隐患,暂时得到了解决,曹丕又将朝议的重心放到了宛城刘封和襄阳刘备处。

对此。

有的提出“陛下当亲临许县,以督宛城”,有的提出“应谴责刘备无端进犯”,有的提出“联孙权以攻其后”,更有甚者提出“调山阳公刘协入宛城劝刘备退兵”。

听着朝中公卿越来越离谱的方案,曹丕强忍不适,看向了还在沉默的司马懿、满宠、刘晔等人。

要论军事,依旧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仲达为何沉默不语?”曹丕点名。

满宠、赵俨、刘晔、蒋济等人,也是纷纷看向司马懿。

见众人望来,司马懿连忙行礼:“陛下恕罪。臣只是觉得奇怪,刘备虽然来势汹汹,但优势并不明显。

宛城地带也非江南河流交错的水域,刘备不仅没有水军优势,反而还有骑兵劣势。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却来势汹汹,如存破竹之势,令人不得不生疑啊!

故而臣以为,刘备应该不是来与陛下决战的。”

经司马懿一提,刘晔亦有同感:“陛下,臣亦认为。刘备用兵多年,深谙胜败之数,定也明白双方的优劣。

即便刘备挟胜自矜,麾下善战如关羽、刘封等人也定会劝谏,如今却是汹涌而来,形迹极为可疑。”

蒋济提出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荆州方向只是疑兵,刘备的战略重心在益州?”

满宠持不同意见:“刘备的兵马几乎都在荆州,益州兵力极少。

若荆州是疑兵,就意味着进攻陇右的刘禅,要以寡敌众拿下陇右诸郡且抵挡住雍、凉大军的反扑。

马超虽勇,但麾下无善战骑兵也难有胜机;诸葛亮虽智,但在绝对的兵力压制下也难有良计;刘禅虽是太子,但勇武智略都不如刘备的养子刘封。

纵是孙武再世,也无法助刘禅以寡弱之兵,横行于雍、凉之境,故而我以为,荆州绝不会是疑兵!”

赵俨提出另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进攻陇右是疑兵,进攻宛城也是疑兵。就如刘封去年偷袭石阳一样,另有图谋。”

司马懿又道:“我也想过,进攻陇右的刘禅和进攻宛城的刘封都是疑兵,只是我猜不透,若两处都是疑兵,刘备的真正的意图又在何处?”

刘晔沉吟片刻,猜测道:“会不会是平春?先令善战的刘封引兵佯攻宛城,引平春的兵马去救宛城,而后遣别将走江夏出兵夺取平春,进而控制淮水上游的义阳。

平春和义阳若丢,淮水上游的关津隘口都会被刘备控制,不仅汝南无险可守,就连下游的寿春等地,也会时刻面临刘备的威胁。”

蒋济吸了一口气:“子扬的意思,刘备是想控制整个江淮,与陛下南北对峙?”

刘晔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孙权屡屡背叛刘备,刘备必存灭孙权的心思,一直拖着不灭孙权,是担心大军东进时,恐陛下扰其后方。

如今刘备已得襄阳和石阳,陛下对荆州的威胁减少大半,倘若刘备再得平春和义阳,固守山川险要就可以少量兵力就可以挡住陛下大军。

届时,刘备再以水军之利,顺流而下覆灭孙权与陛下争抢淮南。

彼时刘备又占据淮水上游便利,两路齐下,寿春难守。

夺了寿春,又可再东进徐州。

最新小说: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 布衣权相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三国之风起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