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对于一个国家政权的而言,最大的事情就是战争和祭祀。
当然,战争其实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武力强否,这决定着这个国家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
至于祭祀,要按照原本的意思,那就是分祭肉之礼。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识形态的变化,祭祀这件事情,也意味着国家意识形态是否统一,这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
所以不管怎么说,祭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到天子王侯,下到平民,都有自己想要祭祀的神灵祖先。
所以在意识形态上,首先就要确定在战争当中牺牲人的身份地位,他们不应该被视为战场上的蝼蚁炮灰,而应该视之为英烈。
这个观念以前没有,但从杨秋开始之后,以后就会有专门的人给这些牺牲的人祭祀香火。
在汉朝,很多人还有一种视死如生的观念。
所以,他们非常注重身后事,认为死了之后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得到永生,轮回的这个观念还不是很流行。
虽然佛教已经传进来了,但现在实在是不成气候。
因此,厚葬在汉朝是一种习俗。
若是把葬礼办得太简单,周围的人恐怕要对你口诛笔伐,这导致有许多真孝子因为给父母办葬礼最后变得一贫如洗。
杨秋暂时没办法马上转变观念,但这不是有张角吗?
太平经的经义已经修了许多了,根据杨秋的暗示。
万物都有轮回,有生就有死亡,死亡之后就又是新生,提前加入一些轮回观念,不要再让人有太多追求永生的想法。
当然,真正永生的人,按照太平道经义的故事,那就是对这个社会有大贡献的圣人。
那些人最后会飞升成神得到永生,反正先这么忽悠着来。
不过,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所以这些东西只能作为辅助暗戳戳地来,
至于这种想法是否太过迷信?那当然算了。
但若是想在这个时代开启扫盲教育,让他们建立科学观,那实在是白日做梦。
与其未来被其他教派侵袭,还不如自我改革,给普通人一种心理慰藉。
反正目前的经义已经改了许多,普通人只想追求一个心理慰藉的,看看那些奇幻的神仙故事就足够精彩。
想要寻求真理的,那就慢慢看,到时候自然会发现很多故事当中的自然现象揭示。
而杨秋让人赶修的英烈祠,终于在新年之前修好了。
“将军,黄巾军的波才渠帅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