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甚至已经准备派人前往湖北,把前任霍丘县令也弄死,到时候来个死无对证,到时候赵骏也没办法。
可没想到林洙居然揭发了。
这下麻烦大了。
主要是他们作为继任者,实际上都没有参与到贪污赈灾粮款里。
问题是这里面的利润太高,黄惟和孙沔怕继任者发现其中端倪,于是也重金贿赂了杨日严和周陵。
历史上这两人因为贪污而被欧阳修弹劾过,可见他们本来就是贪婪之人。
林洙倒是没接受贿赂。
因为灾情发生在景祐元年,黄惟孙沔是在景祐二年上下其手搞贪污。
到景祐二年下半年,黄惟和孙沔相继被调走,之后调来了杨日严以及另外一位寿州知州。
那个人被他们拉下了水。
后来那位知州被御史弹劾在上任寿州之前,在其它地方有过违法行为,就被降职了,去年改了林洙过来。
所以也就是说,林洙是贪污案后的第三任知州,对前面两任干的事情并不知情。
但毕竟是一地知州,地方上出了什么岔子自然还是有所耳闻。
也许私底下秘密进行过调查,知道了真相,甚至可能已经隐隐猜到杨日严与周陵也是里面涉案人员。
只是他本身就不算是一个有那么大勇气揭发的人,怕得罪人,不敢行动。
今天被赵骏逼地没办法,要是不揭发的话连官都没了,只好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说出来。
杨日严和周陵则属于是被前任拖下水,同样是被黄惟以及孙沔给贿赂,没有直接参与倒卖赈灾粮。
因此林洙并没有把他们供出去。
问题是虽然林洙不知道他们二人也牵扯到了里面,可一旦黄惟和孙沔被抓,他们肯定也要完蛋。
一时间杨日严和周陵都是表面镇静,内心慌得一批。
“好一个黄惟,好一个孙沔。”
赵骏目光在杨日严和周陵身上扫视,冷声道:“你们二人一个转运使,一个转运判官,对前任所作所为竟然毫不清楚,就算没有参与其中,也是糊涂官两个,先罢职在家等着吧。”
杨日严当时就慌了,立即说道:“知院,这不符合朝规,若要罢我职,须得陛下诏令。你凭什么能够一言而定我堂堂淮南西路转运使之位?”
“你是脑子坏了吧?”
赵骏皱眉道:“如今新制之下,政制院节制百官,天下官员,政制院都可以罢免,我是政制院知院,只要我签字了,别说罢你的职,就算是斩了你,你都得去死。淮南西路发生这么大的案子,你们竟然毫无察觉,罢你的职难道你很冤枉吗?”
杨日严顿时面如死灰,战战兢兢起来。
第188章 清官,贪官,庸官
赵骏到寿州之后,先停了淮南西路转运使杨日严以及转运判官周陵的职务。
接着立即派遣皇城司察子,前往淮南路各地调查此案。
入夜时分,寿州下蔡县,淮南西路转运使府衙后院,赵骏坐在书房桌案后,提笔写着什么。
他的毛笔字肯定不如古人的好,基本上只能一笔一划,认识这个字,谈不上书法。
屋内没有香炉,没有炭火,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蹿的火苗点亮了整个房间。
窗帘在清风中飘荡,门帘也略微摇晃。
正是阳春三月,温度回升,站在屋外能够感受到那种细微春风拂面般的温柔。
房屋周围站满了保护他的卫士,连房顶上都藏了几个皇城司高手,里三层外三层,四处扫视着周围,防止有人过来行刺。
没有人会傻到来行刺一位有上千精锐甲士保护的大人物,就好像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自己去寻死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江大郎进来说道:“知院,杨发运使和林知州求见。”
“他们是一起来的吗?”
赵骏头也不抬地问。
“不是。”
江大郎说道:“林知州先到,后脚杨发运使也来了。”
“让杨告进来。”
“是。”
过了片刻,杨告进入书房,向赵骏拱手道:“见过知院。”
赵骏停下写字,将毛笔放在笔架上,抬起头看向他道:“杨告,知道为什么今天我没有点你的名吗?”
杨告沉声回答道:“是因为下官是去年年末才来的淮南,对淮南的事情并不知情。”
“是也不是。”
赵骏说道:“我出发之前,各地官员资料都有过查明,你曾经孤身擒贼,也曾经平定过冤狱,更面对赵元昊的无礼而不屈服,是一位清廉能吏,这就是我没有点你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