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嬴政的态度非常明确。
那些出身尊贵的人,此刻便能将家中的资财以及家眷接到咸阳来。
谈及配合?大秦此次的行动,强势得犹如泰山压顶,根本无需他们配合。
大秦这般大张旗鼓的动静,就是要以绝对的力量彻底强压过去,不给他们留任何立功邀赏的机会。
现在允许在战前让你们把家人都接到咸阳,这就已经是大王仁德了。
等真打到门口,投降的及时还好,若是负隅顽抗被秦军击溃,那下场必然是凄惨无比。
对于那些如今在大秦任职官吏,然而出身普通甚至贫寒的楚人,嬴政额外给予了一个选择。
他们不仅能够将家人接到咸阳,以免在战火中受到伤害,还能选择跟随大军进入楚国,在楚国为官。倘若愿意回归楚地,一律官升一级。
大秦准备了那么多年,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嬴政这一次就要一举定乾坤!
战争的风转瞬间吹彻了整片神州大地,或者说是整片天地。
即便是胡人也要出兵,这一次既是要看一下这么多年下来胡人部族的忠诚度。
也是要削弱一下他们的战力人口,更是要让胡人部族的所有人都看到大秦的强悍!
让他们看到大秦的不可战胜,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向往大秦!
整个大秦全部都躁动了起来,即便是要迁居楚地生活,但是踊跃参兵之人依旧是数不胜数。
大秦体制下,世人皆是武德昌盛,在这个混乱了几百年的时代,尚武精神充斥在每一个角落。
这个时代相对淳朴,世人不耻于言利,没有后世那么又当又立,嘴上喊得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人都是向往更好的生活,这是本能。
即便是普通平民也深知,这一场仗打完之后,天下便会太平,往后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争了。但这也意味着,再难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这一次大秦给出的赏赐极为丰厚,并且明确表示不接受投降,这便意味着能获取的军功多不胜数。
关中以及中原地区土地稀缺,后世子孙想要实现阶级跃迁,没有机遇简直难如登天。
如今,在关中以及中原地区的普通家庭,只要有人参军,等战争结束,在楚地谋个官职做个小吏并非难事。
家中子嗣众多的家庭,许多都毫不犹豫地将庶子送入军中,即便要在楚地安家又何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许多普通家庭,楚人出身的官吏,也都愿意回楚地人前显贵。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嘛。
现在回楚地,立马就能官升一级,这实在太有吸引力了,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干,日后再回到中央任职也并非没有可能。而那些出身高贵的人,想回楚地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尉缭的征兵,比想象中要顺利许多,这个时代武德昌盛,人人进取心极强,这最后逆天改命的机会,多的是人想要抓住。
嬴政以利相诱的这一招,可以说是效果显著。
在嬴政绝对的意志下,整个大秦,这个无比可怕的战争机器,彻彻底底,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运动了起来,爆发出的能量让整个朝廷都信心十足。
王翦在整军过程中,看着这昂扬如熊熊烈火的士气,也是安下了心。
大秦的疆域阳光普照,生机勃勃,那楚国现在就是愁云惨淡了。
秦国如此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隐瞒得住,况且嬴政也从未打算隐瞒。
嬴政给了楚地那些封君贵族最后的机会,大秦天军所到之处,若能直接投降,允许他们收拾家私迁居咸阳,后续经过考试依旧可以为官,只不过三代以内,不许回到楚地为官。
但凡有敢反抗的,举族剿灭,绝不留情!
现在整个楚地,所有封君贵族都是人心惶惶。
熊犹和负刍也是。
他们两个万万想不到,或者说所有楚国的封君贵族都想不到,秦王这次竟然做的这么绝,这么突然。
按理说不应该这样啊,咱们两家关系不错呀,我们大楚倾国千乘公主,那是你的宠妃啊!
咱们是一家人啊,世代姻亲啊!
秦王太过分了,竟然不给投降买富贵的机会!
无论是寿春还是金陵的朝堂之上,此刻都乱成了一锅粥。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吵闹不休。
他们心中都清楚,打是真的不想打,可若是不战而降,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不战而降,就意味着几乎失去一切,到了咸阳,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如何能接受?祖祖辈辈辛辛苦苦打拼得来的土地,精心经营积累的富贵荣华,怎能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人?
但是硬拼,也都不愿意。
秦国发兵六十万,这是一个极度可怕的数字,领兵的还都是当世强将,打肯定是打不过的,这要是战败了,投降去咸阳,从头开始的机会都没了。
那时候,怕是要举族覆灭了,就算不全家死,肯定也不知道流放到哪里去了。
大家可都知道,秦国的疆域已经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楚国的百越就已经够落后够苦的了,但是秦国有更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