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萍暖暖地笑笑,没答她的话,轻轻地说:“一家人在一起规划过日子,真好。”
是啊,真好!钱晨晨眯着眼睛,乐了。
112、第十七章
说干就干,钱晨晨一扫自己被辞退的郁闷,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改造门面。顶、楼梯、推拉窗、防盗网,做招牌这样算下来,也要快两万。她一问甘萍卡里还有多少钱,结果更加郁闷了。她和甘萍挣得都不多,要还房贷,要养孩子,水电煤气费,平常吃喝支出,能存下钱简直是不可能。要不是甘萍精打细算,要不是三位长辈还支撑着,绝对会入不敷出。最了解孩子的永远都是父母。最后还是钱广、吴美安、李玉兰都偷偷塞了钱给她。不过为了她的面子,三位长辈都没说什么。
钱晨晨很不好意思,可也没办法,只得私下和甘萍说一定要还钱。
折腾了半个月,门面崭新地出现在大家眼前。李玉兰也很满意,原来房子临街,再如何做双层玻璃门都不隔音,年轻的时候还不觉得,累了倒头就睡,现在年纪渐渐大了,而且身体也不太好,经常会被噪音影响。但是现在前面又加了一道玻璃窗,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特别安静。
钱晨晨也趁着有时间去办了营业执照,上网购了设备,一切准备就绪,挑了个黄道吉日,一大早开门营业。一般来说,豆浆都是早上喝得人多。她特意五点半就起床收拾妥当,微微有点忐忑的开门营业。
一开始确实没什么人。渐渐地路上行人多了,来来往往行路匆匆,都没有朝这边看的。七点半后明显人流量加大,钱晨晨终于迎来了她的第一位客人,虽然只买了一杯豆浆,可也让她兴奋不已。
开张之后,慢慢客人也陆陆续续多了几个,这下钱晨晨可就有点手忙脚乱,又要打豆浆又要做手抓饼,根本顾不过来。虽然她也练过几天,但真正实践和训练是两个模样,客人可不愿意等她磨磨蹭蹭,更何况是急着要上班的客人。好在已经早起的丈母娘帮了忙。
李玉兰在小吃店打过工,做手抓饼的手艺还没忘,三两下就能做好一个。
这样一来钱晨晨就只要负责打豆浆即可。现在的破壁机直接出来的就是能喝的豆浆,但是时间也挺长,不可能等客人来再泡豆子再打豆浆。为了这个鲜榨的招牌,她都是早上开始打豆浆的。花大价钱买了三个破壁机轮流着,主要以黄豆豆浆为主。人没来时,她怕打好的豆浆卖不出,心焦。人多起来的时候,她又怕煮好的豆浆不够,心急。还有个别的需要特别的,例如红豆加薏仁,这个时候她只能告诉客人如果愿意等待,她就现煮。如果时间来不及,那她也没办法。头一天没经验,哪款豆浆最受欢迎,哪款需要少备一点,哪款需要偶尔打几杯即可,她通通一头雾水,只能是忙得头昏脑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