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从容应对:“王大人所言有理,因此我已制定了完善的应对预案。”】
【“在贸易市场的管理上,会设立专门机构,严格监管交易流程;在应对突发情况方面,也储备了足够的物资和兵力,确保万无一失。”】
【此时,有大臣站出来支持楚世昭:“四殿下考虑周全,此次和谈或许真能为我大周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就在局面稍有缓和时,二皇子楚世仁突然出现:“四弟,你说得倒是轻巧。”】
【“可这和谈背后,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莫不是你想借此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一次,自己虽然利用数据和预案应对了大臣们对收益的质疑,但楚世仁的突然出现打乱了节奏,且对于这种恶意揣测,之前的应对策略不足。
看来,是时候给自己这个好哥哥找点事干了。
【城门口,楚世昭在应对完大臣们关于和谈的质疑后,楚世仁突然现身发难。】
【楚世昭神色庄重,大声回应:“二哥,您此言何意?”】
【“我一心只为大周江山社稷,为百姓谋福祉。”】
【“此次和谈,历经艰难险阻,我日夜操劳,只为给我大周换来和平发展的契机。”】
【“倒是二哥,在我为边关事务奔波时,您却在京城散布这些无端猜疑,不知是何居心?”】
【楚世仁脸色一变:“四弟,你不要血口喷人!我只是关心朝廷大事。”】
【楚世昭冷笑一声:“关心朝廷大事?”】
【“那二哥为何在我与草原部落和谈期间,不给予任何支持,反而在背后散布谣言,企图破坏和谈?”】
【“这难道就是您关心朝廷的方式?”】
【大臣们听闻,纷纷将目光投向楚世仁,眼神中充满质疑。】
【楚世仁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三皇子楚世虞也赶来:“二位,二位,莫要伤了和气。”】
【楚世昭知道楚世虞这个时候冒出来,绝对不是在充当什么和事老,不用想,就知道,对方一定是有所图谋的。】
【不过,为了解决眼下的困局,楚世昭还是顺着对方微微点了点头。】
【“三哥说得是,不过此次和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若此时从长计议,恐怕会让草原部落觉得我们缺乏诚意,影响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三哥,您不会希望看到边关再次燃起战火吧?”】
这一次,楚世昭直接将整个事件的矛头转向了楚世仁和楚世虞兄弟二人。
这真可谓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妙计。
不仅成功化解了大臣们的刁难,有力回击了楚世仁的恶意揣测,还巧妙地将楚世虞的话挡了回去。
但他也清楚,朝堂局势复杂多变,仍需保持警惕。
在这之后,反正一路上也闲着没事干。
楚世昭趁着这个空档,又进行了几次推演,不断细化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针对楚世仁和楚世虞是否会联合起来,朝中的这些大臣们有没有可能提出其他刁钻问题的情况,都一一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经过多次推演和改进,楚世昭终于推演出一套比较满意的应对策略。
当他再度探头,透过马车车窗,看向外面的时候。
此刻的马车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京城的城门口附近。
随着马车缓缓停下。
经历了一路风尘的楚世昭当即整理衣装,然后一脸淡定的从车上下来,朝着城门口等候许久的众人迈步走去。
看来,他已经做好了应对接下来风波的准备。
……
这边,楚世昭刚刚站稳脚跟。
众官员中,为首的御史中丞王大人便上前一步,开始兴师问罪。
“四殿下,听闻您在边关与草原部落和谈,私自应允诸多条件,可有此事?”
“如此行径,置我大周威严于何地?”
“你是不是应该给百官和陛下一个交代啊?”
眼见这一切,几乎跟自己推演的结果相差无几。
楚世昭当即摆出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朝对方微微拱了拱手。
“王大人,此事容我详细说明。”
“此次和谈并非私自决断,早在行动之初,我便将和谈意向及初步方案飞鸽传书至朝中,呈于父皇审阅。”
“期间,也收到了许多大人的宝贵建议,和谈协议正是在此基础上反复商讨而成。”
说罢,楚世昭示意随从呈上一本厚厚的文书:“这是和谈全程的记录,包括我与父皇的往来信件,以及最终确定的协议条款。还望王大人及各位大人过目。”
大臣们纷纷传阅文书,不少人微微点头。
王大人却并未就此罢休:“即便如此,殿下在和谈中给予草原部落诸多优惠,是否太过优厚?”
“这恐有失我大周的尊严。”
“我堂堂天朝上国,那些蛮夷难道不应该给我大周称臣上供么?”
楚世昭微笑着回应:“王大人,当下草原部落因旱灾陷入困境,若我们此时不伸出援手,待其恢复实力,边关必将再燃战火。”
“给予优惠,一则是为了安抚他们,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二则,这也是彰显我大周仁德的机会。”
他目光坚定地环顾四周:“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经济利益考量,这是极为划算的举措。”
说着,楚世昭又拿出一本账册。
“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户部官员根据过往贸易数据及此次和谈规划,详细核算出的收益预估。”
“预计在短期内,边关地区的税收就能增长两成,长期来看,对国内经济的带动将不可限量。”
“贸易互通,能让我大周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引进草原的优质牛羊、皮毛等资源,促进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