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村里通电,就能装电灯,到时候就不用点煤油灯了。”
裴桑柔笑道:“哪儿有那么容易。”
等和洋娃娃制造厂那边的合作稳定下来,李支书还想先通个自来水。
通电可是个大工程,得不少钱呢。
“慢慢来,都会有的。”
裴桑柔看着他深邃立体的侧脸轮廓,微微失神。
“是,都会有的。”
总归日子会越过越好。
有人坐在身边喝茶说话,听着屋里孩子的欢闹声,这种日子她已经很满足了。
从前做梦都不敢想。
不过时间没有安静多久,就被人打破。
菊嫂脸上挂着猥琐的笑容,“桑柔!扎染厂出事了!”
裴桑柔满脸疑惑,“扎染厂出事,你高兴什么?”
菊嫂愣了一下,这才敛起了笑容。
“我没…没高兴,就是过来跟你说说事儿。今天那个刘先生不是过来拿货嘛,结果发现那一批布质量都不合格!现在在那边大发雷霆呢!”
这个刘先生是秦淑燕拉过来的客户,大老远从其他公社跑过来买。
裴桑柔问道:“质量怎么会不合格?我们买布的时候,不都有专人把控吗?”
菊嫂哼了声,“说来这个就凑巧了,这一批布是姜越军买回来的。”
第211章 养蚕
姜越军和秦淑燕这对夫妇,也算是互坑了。
一个买进了劣质布,卖给了另一个拉过来的客户。
这个锅,让扎染厂背下了。
回头还得找这两个人算账。
裴桑柔无奈,“菊嫂,就算姜越军和秦淑燕犯了错,你有什么好高兴的?咱们都是利益共同体,扎染厂你没份?”
今年年底没分钱,明年肯定是要分的。
可如果扎染厂做得不好,哪里来的钱分?
菊嫂这才有了心痛的感觉。
那不就意味着,秦淑燕损害的是她的利益。
“不行,我得回去瞅瞅!”
裴桑柔没有跟着过去,反正有什么事,王运来和李支书会解决。
大不了加班加点,给刘先生赶出一批布来。
“如果我们自己产布,利润空间是不是会大一些?”姜召也问道。
裴桑柔也不是没想过这个,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因为石桥村没有人会织布,也没办法采购机器。
就连扎染,也是裴桑柔自己琢磨出来,技术还很生涩,不够纯熟。
往长远了看,他们现在吃的这一波红利,只是得益于他们第一个吃螃蟹。
和那些研究了多年扎染技术的厂相比,他们是没有竞争力的。
所以这些布,走不出锦城。
王运来和李支书已经在打听,要派出靠谱的人出去交流学习,看着能提高染布的技术。
能把这一个做好都不容易,其他就不必说了。
“如果是养蚕呢?”
裴桑柔摇摇头,“我们不会呀。”
从养蚕到织布,肯定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会可以学,这不是问题。阿柔,你要是去过粤省就明白,手工的桑蚕丝布有多高的利润空间。”
那边靠近港城,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
港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他们追求各种高档的享受。
手工织造的桑蚕丝布亲肤舒适,做衣服和被套都是极优的选择。
除了身上穿的,床上躺的,还可以做刺绣变成一件艺术品。
他的话,给裴桑柔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脑海中渐渐描绘出了一幅新的蓝图。
扎染厂还在起步阶段,资金不够,现在不适合发展其他业务。
但她觉得冯元春可以试试。
圈一块地,种一片桑树。
裴桑柔放下手里的东西,突然站了起来。
“我去找妈说说!你确定,真的能赚钱对吧?”
姜召也轻笑,“我确定,真的能赚钱。如果你们真的可以做起来,我甚至可以帮你们牵线搭桥,销往粤省。”
裴桑柔听得心血澎湃,好似已经看到自己赚大钱的场景了。
她这财迷的小模样,让姜召也忍俊不禁。
想摸摸她的头发,却见她转头跑进屋。
“妈!妈!我们来养蚕吧。”
这种听风就是雨的性格,和嘒嘒多像呀。
冯元春在收拾东西,一时间没听清她说什么。
“养什么?”
“养蚕,咱们自己织布,姜召也说这个能赚好多钱!”
“织布?我又不会,我连养蚕都不会!”
冯元春一听就觉得不靠谱。
裴桑柔劝着:“现在是不会,不会可以学呀!我以前也不会扎染呢,也是自己看书学的!咱们先种桑树,养一部分试试,如果不行就算了。”
“种桑树啊?这个我可以呀!”
种东西她在行。
裴桑柔没听出她的意思,反正就当她同意养蚕了。
她兴奋地跑出来,“妈同意了,我们改天去买桑树吧,不能买太小的,不然来不及。”
姜召也笑道:“过完年再说,这个不着急,回头我先给我朋友打个电话,让他运一批蚕卵过来。”
裴桑柔有些兴奋地点点头,“先买桑树吧,等过完年我再去一趟图书馆,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书。”
正好嘒嘒从屋里出来,“妈妈,什么是桑树?”
裴桑柔说道:“你吃过的呀,桑果还记得吗?”
“记得,黑黑的!”
“对,奶奶要种桑树,以后咱们家要养蚕宝宝!”
嘒嘒兴奋地哇哇叫,把她从学校带回来的课本拿了出来。
“这个!这个!”
她在课本上见过蚕宝宝呢,白白胖胖,可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