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一天学都没上过?”
“那还是有上过几天小学的。”
“……”
陈拾安的话没能让梁老师得到安慰,反而彻底心死了……
好一会儿,梁老师才眉头紧皱着,叹气道:
“哪怕修道,九年义务教育也该完成啊。你师父当初就没督促过你?小小年纪入观清修,你父母对此也没意见?”
“梁老师,我没有父母,从小便是个孤儿,是师父游历途中把我捡来教养长大的,我们道观位于偏远山里,上学也不方便,观里条件有限,虽然这些年没有走进过学堂,但平日里也是有在跟着师父读书学习的。”
“……”
听闻这话,梁老师才品出‘陈拾安’这个名字里的意味。
见着面前成熟又坚强的少年,一股巨大的惭愧感突然涌上梁老师的心头。
“抱歉拾安同学,老师之前不知道这些……”
“梁老师不必自责,我并不觉得自己缺少过什么。”
我还没安慰你,你倒安慰起我来了!
看着面前小道士平静淡然的笑容,梁老师更自责了。
“咳咳。”
林校咳嗽两声,把话题拉了回来。
“拾安的聪慧机敏,陈老道长也多次夸赞。梁老师你也看到了,他年纪不大,但说话办事、品性修养,都远超同龄人。虽然没进过学堂,但也不是不可教,事在人为,未必两年后高考不能取得好成绩嘛!”
梁老师心里嘀咕:外头那么多成绩差的,也没见您招进来啊?
也不知林校长哪里来对陈拾安这么有信心,句句不离他师父,好似他师父认证过的徒儿就绝对差不了似的。
梁老师对所谓的文曲星已经不抱希望了,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怎么把一条零基础的九漏鱼,从空降高二学堂开始,带到成功考上大学。
没有谁比他这样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更清楚,学生的基础有多重要。
云栖一中每年的高考成绩在市里独一档,除了教学管理和师资力量,最离不开的就是优质生源——靠着响亮的名头,学校几乎将中考的尖子生一网打尽,才有了三年后高考的优异成绩。
抛开成绩不谈,梁老师对陈拾安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既然他插班到五班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怎么把他的成绩快速提上去就成了首要问题。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一又一年,缺了整整十年的教学进度啊!他老梁还能走到对岸吗……
摊上这么个学生,自己这‘特级优秀教师’的身份,将来是身败名裂还是功名远扬,就看两年后高考那一战了。
想到这里,梁老师心里迅速制定了一份教学计划。
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应当如此。
首要的便是先摸底,看看陈拾安的基础到底在哪儿。
“拾安同学,我那还有一份上周月考的试卷,要不我拿给你做一下,咱们先摸个底?”
“可以的。”陈拾安点了点头。
“……能认字吧?”
“认的。”
好好好!
能认字就还有救……
梁老师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对学生的要求竟会低到这种地步,还因此感到了一丝欣慰……
.
.
(加更一章,求月票求追读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