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次就不同了。若是玉柱继续推辞不受,弘皙就没法加恩赐爵了。
红花必须绿叶衬。
玉柱明知道,受了此爵之后,将来不是鳌拜,就是霍光的凄惨下场,也只得硬着头皮接受了破格的封赏。
这一次,老皇帝没和任何人商量,径直做了主。
诏书既下,谁再敢反对,就是藐视君父了!
等玉柱退下后,第二道诏书,当众公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西将军弘皙,智勇双全……晋固山贝子爵,赐号永,钦此。”
“臣孙弘皙,奉诏谢恩。”弘皙含着热泪,接过了重逾千钧的恩诏。
仅仅是跟着玉柱出去溜达了一圈,没有丝毫的风险,弘皙就一跃而起,成了唯一有王爵在身的皇孙。
固山贝子的年俸很少,粮饷也不多,但是,所有皇孙之中,唯一的固山贝子,其中蕴藏的暗示意味,已经极其浓厚了。
老皇帝的年纪太大了,他再不做出将来的安排,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领宴之后,玉柱缓缓的走出宫门。
此时此刻,玉柱的脑海里,一直闪现着一位前明名将的名字:蓝玉。
蓝玉的骄横,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朱重八岂能不知?
然而,朱重八早不杀他,晚不杀他,偏偏等太子朱标病逝之后,故意借题发挥,剥了蓝玉的皮。
唉,说白了,有朱标在,就可以震得住蓝玉啊!
朱标死了,蓝玉多活一天,就是对皇太孙的最大威胁之一。
当然了,玉柱的处境,比蓝玉强得多了。
不管是谁上位了,都需要暂时稳住玉柱,以震慑遍及朝野的满洲旧勋贵。
客观的说,就算是老八上了位,也不可能马上找借口宰了玉柱。
道理其实很简单,让玉柱和满洲旧勋贵们,斗得遍体鳞伤。等时机成熟之后,再一锅烩了,显然更符合新君的根本利益。
霍光家族,惨遭灭族的教训,玉柱从来不曾或忘。
ps:三更送上了,距离2300张,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呀。
第898章 玉柱在,就不怕靖难
老皇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平了三藩之后,异姓不封王,就成了大清朝的显规则。
但是,玉柱的军功,实在是太过显赫了。
两万多颗罗刹人头,筑起的京观,明晃晃的向大清臣民们,展示了老皇帝治下的盛世军威。
时逢老皇帝登基一甲子,玉柱的辉煌战绩,恰好成了最耀眼的献礼。
更重要的是,在玉柱的衬托下,皇长孙弘皙趁势崛起,也跟着封了王爵。
老皇帝是个明白人,无军功不授爵的标准,一直卡得极严,大体上做到了一视同仁。
玉柱也是个大明白,在他的奏捷折子里,征西将军弘皙被描述成了天佑我大清的不世战神。
红花需要绿叶衬。
有了玉柱的大力扶持,弘皙的封王,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这么多年的伪装之下,让玉柱成了老皇帝托孤的不二人选。
实话说,如果没有玉柱的存在,老皇帝压根就不敢下决心立皇太孙。
前明靖难之役的深刻教训,老皇帝从未或忘!
以朱重八得国之正,威望之高,他刚一闭眼,社稷居然马上就倾覆了。
据老皇帝自己的统计,朱重八驾崩之时,伯爵以上的所有功臣,被屠杀了三分之一强。
把明史读烂了的老皇帝,岂能不知,元老勋臣们,被杀得太狠了,暗中出卖了建文帝。
不然的话,朱小四完全没有靖难翻盘的机会。
以史为鉴,欲立弘皙为皇太孙,老皇帝别无选择,只能重用玉柱。
不然的话,即使弘皙被老皇帝推上了帝位,也无法抵挡满洲旧勋贵们支持下的叔王们。
当然了,老皇帝再精明,也万万料想不到,看似孤臣的隆科多,早就是四爷党的核心骨干成员了。
至于,玉柱嘛,装孤臣,扮纯臣,比隆科多的道行,还要深得多!
老皇帝并不担心玉柱谋反。
因为,从皇太极、顺治,一直到康熙本人,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持续不断的巩固皇权。
多尔衮厉害吧?他摔死之后,树倒猢狲散,庞大的势力几乎在一夜之间,便烟消云散了。
鳌拜也很猖狂吧?老皇帝设计擒了他之后,大政很自然的归于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