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故意把头一低,惟恐笑出了声,五叔父啊,正人先正己的道理,必须要懂啊!
按照这个时候分家的规矩,父母在的时候,一切财产都归公中所有。
如果硬是闹翻了,庆元偷偷摸摸买下的那几千亩地,肯定不可能继续独吞了。
当然了,照此逻辑而言,隆科多的黑的钱,也算是公中的钱了。
问题是,谁叫隆科多有个超级大bug的亲儿子呢?
到目前为止,玉柱两任封疆,三次出征,不仅当过侍郎和尚书,就连大学士也是囊中之物。
玉柱是老皇帝的钱袋子,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隆科多只要把暴露了的黑产,往玉柱的身上一推,谁都说不出半句闲话来。
财神爷玉柱若是没银子花了,那才是超级大新闻呢!
自古以来的分家产,一直都是兄弟争父产,岂有分孙辈之产的道理?
没办法,谁叫叶克书和德克新的儿子们,只知道提笼溜鸟混吃等死呢?
再说了,隆科多袭了一等承恩公后,老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将来的老佟家就是隆老三的天下了。
现在不在争,等隆老三站稳了脚跟,只怕是连根鸡毛都捞不着了呀。
「三哥,您别盯着我看,我没啥要求,您别赶我出门就可以了。」老六庆恒现任镶黄旗下的二等虾,恰好隶属于领侍卫内大臣的玉柱管辖之下。
人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
不客气的说,庆恒宁可得罪了叶克书和德克新,也绝对不敢得罪了顶头上司!
不过,庆恒的要求,也很过分了。
既然是兄弟闹分家,他怎么可能还赖在祖宅里呢?
按照大清律的规矩,分家清楚之后,同福胡同的祖宅,天然归隆科多所有。
分了家产的亲兄弟们,必须搬家出去,另寻住处。
轮到老八庆泰的时候,他淡淡的说:「诸位兄长,小弟为官多年,也算是薄有点家产了。原本呢,小弟确实是不想争啥的。只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大家都有份,又岂能委屈了我儿玉柱?」
庆泰有底气说这个大话。只因,他当过吏部侍郎、刑部尚书、驻防将军,全是油水极足的官职,可谓是宦囊颇丰也。
第653章 复杂得很
隆科多心下大悦,夸道:“老八,好弟弟。”
庆泰只是矜持的点点头,却没吱声。
这个家,迟早是玉柱的,庆泰自认为,他也应该给玉柱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以报答续了香火之恩。
在这个礼教森严的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是玉柱认了庆泰这个阿玛,才让庆泰的膝下,孙辈成群,可以享受到天伦之乐。
而且,这些年下来,玉柱孝敬庆泰的态度,异常之虔诚,绝非做伪。
人心都是肉长的,庆泰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玉柱是真心认他作父?
此乃玉柱之恩也!
隆科多的一声老八,却唤醒了老十二的过往记忆。
在人前,老十二的八哥,确实是翩翩君子。
然而,老十二比谁都清楚,他尚未掌权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老八、老九和老十联合起来,挤兑得够呛。
老八整人,向来是和风细雨,不着痕迹,这就令老十二有苦难言了。
巧合的是,自从玉柱中进士,进入了官场之后,老十二的日子,便跟着好过了许多。
老皇帝命隆科多袭了一等公后,老佟家的大局已定。
实际上,老佟家的内部局势,明眼人一看便知。
若是隆科多没袭一等公,他和玉柱肯定会分家出去,单独过滋润的小日子了。
老皇帝毕竟是个念旧情之人,特意把隆科多和玉柱,绑回了老佟家,以便照顾母族的远亲们,可谓是用心极为良苦了。
说句心里话,老十二觉得,叶克书和德克新的脑子进了水,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分家?
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只要不分家,叶克书和德克新,顶多受点隆科多的闲气罢了。
但是,一时之忍,却可以换来无尽的好处。
再怎么说,叶克书和德克新,也是隆科多的亲哥哥,玉柱的亲大伯。
亲大伯有了难处,不管是缺银子花了,还是帮子孙们要官职,找亲侄儿说几句软和话,把姿态放低点,耐住性子的多磨几次,要十成利益,总可以得个两三成吧?
现在好了,叶克书和德克新,当众撕破了脸皮。将来,他们两个还有何颜面,求玉柱帮忙?
不过嘛,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都有一本念的经。
老十二心里门儿清,若是老十四当了皇帝,准没他的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