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和“海内大儒”李颙,并称“关中三李”,为天下士林所景仰。
关中三李,都没有出仕于满清。但是,他们的弟子,大多成了大清的官员。
读书,不为做官,难道真的是为了陶冶情操么?
玉柱进门的时候,就见一位相貌清癯的中年人,身穿一袭灰色长袍,正端坐于堂中。
“弟子玉柱,拜见师叔大人。”玉柱很知礼的长揖到地,行了师门之礼。
“嗯,起来吧。”何子昌的脸上并无喜色,淡淡的说,“我本无教你之意。只是,当年我欠了汝师一个人情,必须要还给他罢了。”
玉柱心里明白,何子昌说的是真心话,不容置疑。
不过,玉柱来求学,为的不是何子昌的喜欢,而是学到中进士的诀窍。
据汤炳所言,何子昌从县试开始,一直到会试,都是前两名之一。
只是,殿试的时候,因为何子昌的老师是顽固不化的李柏,硬是被大学士明珠和索额图联手挤下了三鼎甲的宝座,成了二甲第一名的传胪。
这种超级学霸,必有独门的应试经验!
“弟子欠师叔的人情,他日必还。”玉柱也很直接,并没有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假话。
“不必了。”何子昌显然对汤炳怀有怨气,直接就堵住了玉柱的嘴。
玉柱早就修炼成了精,脸皮可比城墙厚得多,根本就不怕骂。
他拱手道:“受恩者不忘报,乃是做人的本分。”
“呐,这是老夫的荐书,你且拿去吧。”何子昌很不客气的说,“我这里事务异常繁忙,且地界狭窄,就不留你了。本地九华书院的山长,乃是老夫的故交,你且先去他那里寄读一段时日吧。”
玉柱一听就懂了,何子昌这是要让他先接受九华书院的考验,再视情况决定,是不是要教他?
文人嘛,最喜欢搞这种故意刁难人的把戏。此前,从汤炳的身上,玉柱已经领教得很多了。
“多谢师叔。”既然何子昌故意想刁难,玉柱也不想装孙子了,应战也就是了,谁怕谁呀?
何子昌端起茶盏,却没有喝,明摆着是要端茶送客了。
玉柱丝毫也不生气。有本事的文人嘛,难免有些臭脾气,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
想当官的人,脸皮不厚,受不了气,趁早别惦记做官了,不如回家种红薯去算了。
玉柱早就得了汤炳的指点,送钱送美人,何子昌肯定是不收的。
所以,玉柱拿出来的礼物,是一部宋版《后汉记》,书中有陆游、刘须溪、谢叠山等名家手笔批注,异常之珍稀。
何子昌看清楚礼物后,不由挑起眉头,说:“无功不受禄,你拿回去吧。”
玉柱恭敬的说:“这并非是弟子所赠,恩师汤公说,暂借给师叔您观赏三月。”
是借读,不是赠送,何子昌想了想,最终按捺不住珍本的诱惑,便没吱声了。
只要何子昌收下了,玉柱有的是办法让他留下来。
第56章 高昂的借读费
辞了何子昌,玉柱走出学政衙门,回到胡彪包下的客栈里。
这次南下,李四儿硬逼着玉柱带来了不少人,他日常用惯了的小物件,也都带着上了路。
很显然,九华书院不可能提供这么大的地方给玉柱安置身边的下人。
“胡管事,你亲自走一趟,去九华书院的山下,赁三所宅子,两大一小。大的安置好府里的下人们和八叔派来的戈什哈,小的单独留下来给我自己住。”
胡彪以前,一直视隆科多为真正的主人,暗中透露了玉柱的很多消息过去。
但是,随着玉柱顺利的考中了顺天府案首之后,胡彪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跟着这么有出息的主子,还总是吃里扒外,迟早要遭雷劈!
“嗻。”胡彪毕恭毕敬的领了命,但他并没有马上走,而是哈着腰,小声说,“请二爷示下,小宅那边伺候的人,有哪些?”
玉柱满意的点了点头,胡彪乐意主动靠拢过来,肯定是好事儿。
“大丫头里边,就寒霜和燕儿了,顶多再配几个三等丫头和粗使婆子罢了。小厮里头,就吴江和吴盛了,管事的就你和刘武跟着吧。至于护院们,嗯,你就看着办了。”
玉柱的吩咐,胡彪格外慎重的默念了两遍,直到再不会忘记,这才扎千退下了。
钱得能解决的问题,在玉柱这里,都不算个事。
胡彪带人先走了,等玉柱领大部队,赶到九华山下时,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玉柱迈步走进小宅子,信步转了一圈,院子的后头居然还有一座小花园。
嗯,胡彪很会办事,倒是个人才。
南方的宅子,和北方的四合院,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显著的区别是,南方的宅子,并不讲究对称之美,而侧重于山水、奇石、古树及亭阁,巧妙布局而成的美景。
玉柱并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他占住了正房和东耳房,其余的就交给寒霜和林燕儿商量着办了。
“姐姐,你看该怎么安置呢?”寒霜史无前例的主动和林燕儿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