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 > 第472章 ,徐福的下落(上)(二合一大章)

第472章 ,徐福的下落(上)(二合一大章)(1 / 1)

“……试想,如果仙人真的应了主公的奉迎,被迎回了许都,朝中那些心怀不甘的宵小之辈势必会趁势而起。

吾等虽不惧,可若有人牵强附会,将事情牵扯到仙人身上,总归有些棘手。

眼下仙人既然表态不插手凡间俗事,对我们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起码以当今天下局势,优势在我而非其。

此外,仙人如此说,恐怕也有考校的心思。

当今乱局,多以我中原人为主。

而观仙人过往,不难看出仙人此人对我中原人是有些偏爱的,这可能也是他不愿意出手的原因之一。

若主公能如昔日仙人那般以一己之力抗住天下群雄的围攻,那么仙人未必不会青睐于吾等。

届时,若能得仙人只言片语,大魏何愁不兴?”

“话虽如此,怕就怕消息传开后,有人心怀不轨,假借主公名义对仙人行不轨之事。

届时,若坏了仙人的任务,引得仙人误会,那该如何是好?”

“凡事有利就有弊,奉迎仙人回许都有奉迎的好处与坏处,与仙人交好自然也有与仙人交好的好处与坏处。

这一点,我们无法避免。

眼下此事既然已成定局,不妨抬眼向前,各位以为如何?”

程昱、董昭几人面面相觑片刻,最终拱手低头。

“就依奉孝所言,主公,若无事,吾等就先行告退了。”

“嗯,去吧,记住,不要去叨扰仙师,若饶了仙师的清修,莫怪孤不讲君臣之义。”

“喏!”

片刻后,几人相继离开,一直等他们消失在门外夜幕,摇着鸡毛扇子云淡风轻的郭嘉才脸色一变。

扭头对着一旁搂着十全大补丸美滋滋的老曹正准备说话,却被同样脸色大变的曹操一把拽进了里屋。

“……来来来,奉孝,这是仙师送你的,乃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的神衣。

有养身祛病,冬暖夏凉之奇效,常人穿戴,益气养神,延年益寿,乃不可多得的宝物。

快快穿上,你身体不好,有此神衣在身,我也能安心几分。”

“?”

郭嘉一惊,赶忙摇头,“不不不,此等神物还是主公穿的为好,嘉已无碍,反倒是主公需要在战场上……”

“噫,你我之间就莫要如此聒噪了,快快穿上,再说了,此乃仙人赐予你的仙物,吾已有赏赐,怎可再自贪图?

若日后被仙师察觉,我曹操岂不是要当失信于人的小人?

更何况仙师说了,这是他对你的回礼,外人怎敢轻易沾染?”

“这……”

看着眼前人脸上的不容置疑,郭嘉不敢再推辞,“好吧,嘉就暂借一二,待日后主公天下一统,大魏步入正轨,嘉再辞还!”

“你呀!”

曹操心头一喜,搂着眼前人的肩膀狠狠拍了拍,正准备开口交代盗墓资料的事,却被他身边的郭嘉率先开口打断。

“主公,可询问了那梁王永生之说?”

曹操一滞,缓缓摇头,“问了,仙师说是假的,真正永生的是燧人国的神树遂木,而不是所谓的燧人氏。

至于个中缘由,仙师未曾明言,吾也不好多问,只是仙师交代,从今以后城外那片山林不要擅自进入,里面有大恐怖。”

说着,曹操想起了一个月前朱伟光开大拼命时,化作百丈雷电巨人的一幕,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而被他搂在怀里的郭嘉也是脸一白,眼中闪过一抹惊惧,“既如此,也罢,对了,可曾打听仙师来此的任务?”

“正要跟你说起此事,仙师此次下界的任务似乎跟墓葬有关,方才仙师曾向吾明言,索要古之帝王将相的墓葬消息。

吾记得奉孝之前好像跟吾提起过,先秦时期似乎有一个名叫徐……”

第二天中午,朱伟光院内。

曹操、郭嘉两人满嘴流油的围在朱伟光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火锅旁,一边吃着后世才有的涮火锅,一边跟同样满嘴流油的朱伟光龇牙咧嘴的交谈着。

“……徐福?”

“嗯,嘶,呼,来,来之前,嘉曾在前汉史官司马迁所记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与《淮南衡山列传》中看到过这么一则消息。

称: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亲信徐福受始皇之令,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无果而回。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寻三神山(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住着神仙的山),无踪。

本来此事无关紧要,后来仙师于明崇祯一朝开疆拓土时,嘉了解到我华夏周围格局后。

才意外发现我华夏之地如此狭隘,便暗中派遣水士东渡‘倭奴国’了解当地风俗。

结果意外发现了先秦时期徐福的踪迹。

据当地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一些跟我中原人习性相近的倭奴人称,他们祖上曾是中原人。

嘉派去的人也曾暗中确认过,发现这些人从生活习性,衣着服饰,说话文字上,都跟先秦时期很像。

此外,嘉的人还在倭奴国打探到这么一则消息。

当地有传说称,当年徐福到了倭奴国没多久,就在倭奴国以西的海域中发现了三神山的踪迹,并带人去了三神山,最终一去不返。

有人怀疑他回了中原,但也有人称其进了仙山,得了长生,但具体如何,众说纷纭,没有定数。”

(解析:这时候的小本子刚刚起步,就郭嘉、曹操这个时期,小本子那边正处于‘弥生时代’后期。

统治者是个女人,叫‘卑弥呼’,统治的国家叫‘邪马台国’,以大祭司的方式统治整个小本子。

至于小本子那边的局势,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算得上是诸侯国时期。

咱们这边曹丕篡汉没多久,那边也就跟着进了下一个轮回,古坟时代,也就是后世小本子直系祖宗们统治的‘大和时代’。

至于这个‘倭奴国’的来历,跟小本子的发家史有关。

据小本子那边的史料记载,当年他们的第一个人文时代,也就是从野人蜕变成人的‘弥生时代’中(类似于咱们的夏朝)。

弥生时代前期还没蜕变时,倭国那地方一共有两个大部落。

一个叫伊都国,一个叫奴国。

后来始皇帝派徐福东渡出海寻仙时,据传第一次(徐福一共出了两次海,第一次回去了,第二次跑了)徐福已经到了倭国。

而当时接待他的,就是占据‘倭州’北部的伊都国。

期间发生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结合作者查到的一些零碎资料,作者盲猜是徐福跟这个伊都国达成了某种政治协议。

在后来徐福第二次带着大批童男童女与种子工具跑到伊都国后,原本还在树上玩鸟的小本子祖宗们就变得人模狗样,直接进入了弥生时代。

可能大家不知道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徐福去之前,小本子那里遍地野人。

徐福去了之后,小本子那里的人就从吃生肉的野人,变成了知书达理的人。

这种文化与社会形态的转变,有着极强的割裂感。

那为什么伊都国会变成后世的倭奴国呢?

这跟后来中原的一系列动荡有关。

是的,跟中原的一系列动荡有关。

据传,当时小本子的伊都国祖宗借着徐福带来的资源与信息一步跨入‘弥生时代’前期没多久。

跟伊都国不对头,还处于部落国家的奴国就顶不住突飞猛进的伊都国侵略,偷偷派人来了中原。

它们的本意是学习中原的文化,结果来了以后才发现大秦没了,成了大汉。

奴国的人得知这个情况,就谎称他们那里有秦人遗族,不仅投靠了西汉王朝,还带着西汉的兵马回去掀翻了跟秦人有牵连的伊都国,一举成了‘倭州’的老大。

然后,弥生时期就到了中期。

但这时候的小本子还不叫倭奴国,统一自称‘倭’。

倭奴国这个称呼是后来光武帝刘秀上位时,小本子的祖宗按照惯例来中原朝拜觐见。

被地主老财们一路拿资源堆起来的大汉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为了彰显他身份上的正统。

不仅认了西汉祖宗们随手扒拉的这个小弟,还给他刻了一块金印:‘汉倭奴国王金印’。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倭国内部才有了一个‘倭奴国’的说法。

后来,由于中原王朝的故步自封与统治者的贪婪自大,这群奴隶慢慢有了野心。

最终在中原王朝内部无休止的内斗下,将原本的‘倭奴国’慢慢变成了后世的‘倭国’。

中间那个‘奴’字被他们给偷偷的去了。

至于书里猪脚在的东汉末年这个时期,这时候的倭奴国已经是弥生时代后期了。

掀翻‘伊都国’坐大的‘奴国’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邪马台国’,领头的就是开头介绍的那个女人。

另外据小本子的史料记载,小本子第七代孝灵天皇时,徐福先后抵达了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并把7个儿子改为小本子的姓氏分别派往了7个地方。

据说在小本子那里,秦姓,或者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姓氏和地名,皆与徐福的子孙或与徐福一起东渡的秦人子孙有关。

这也是作者上面那一段中猜测的主要依据。

作者盲猜,当年徐福那老小子很可能在第一次跑到小本子那里时,就跟当时接待他的伊都国签订了协议。

以中原的先进技术来换取生存土地,在倭国跑马圈地自立为王。)

“是么?”

正琢磨接下来该去哪儿完成任务的朱伟光被两人带来的消息勾起了兴趣,嘬着牙花子抬手点开了他面前的系统面板。

朱伟光(群主):嘶,呼,好烫,始皇帝在吗?

秦始皇·嬴政(管理员):政在,群主有何吩咐?

朱伟光(群主):敢问你那里是什么时间,徐福走了没?

秦始皇·嬴政(管理员):政这里是三十七年末,至于徐福,还在琅琊,并未离开。

前阵子此子传来消息,说在东海有大鱼阻路,无法出海寻仙,

政左近正准备派楼船校尉前往猎鱼。

群主稍等,政这就派人快马将此子从琅琊捉来。

朱伟光(群主):不用不用,你那里跟我这里已经不一样了,他来了恐怕也问不出什么来。

可以的话,你就跟我说说他这个人,以及他跟你说的长生不死是怎么回事就行。

秦始皇·嬴政(管理员):此小事尔,实不相瞒,此人乃嬴姓徐氏一脉,以宗族论,算是政的族亲(这是真的)。

师承长生者‘鬼谷子’,为鬼谷子关门弟子(这也是真的),至于政昔年所求的长生不死之事,来源于极西之地的一株草。

(解析:徐福是我国上古时期古国‘徐国’后裔,而这个‘徐国’,是五帝最后一位,夏国开国君主夏后氏‘禹’身边名人‘伯益’之子‘徐若木’建立的封国,

而这个‘伯益’,因协助五帝最后一位帝王‘禹’治水有功,被当时已经退位于禹的五帝第四位帝王的‘舜’赐姓‘嬴’。

后来他儿子‘徐若木’因为辅佐‘夏禹’建立夏朝有功,被封为徐国国主后,‘嬴姓徐氏’这一脉就延顺了下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伯益’据说是山海经的作者。

是的,没错,就是后世被誉为我国三大上古奇书,与黄帝内经、周易齐名的‘山海经’初代作者。

还有,嬴氏一共有14姓,除了‘嬴姓徐氏’,还有‘嬴姓赵氏’、‘嬴姓秦氏’等等。

换算到后世,就是‘赵、瞿、廉、徐、江、秦、黄、梁、马、葛、谷、缪、钟、费’14姓。

也就是说,以上这些姓氏的朋友,你们的老祖宗以前是跟秦始皇嬴政一个姓的。

从姓氏糸谱上来算,你们应该是伯益后裔,跟始大帝共用一个祖宗。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说当年被赐姓的不是伯益,是伯益他爹‘皋陶’。

但这个说法不太靠谱,因为皋陶是我国上古四圣之一,跟尧舜禹齐名,是华夏司法始祖,是法律的创始人,跟伯益的爹‘大业’不是一个人。

据作者查阅到的资料来看,应该是皋陶是第一任司法建立者,而伯益是他的徒弟,或者继承者,跟他应该没什么血缘关系。

所以书中就将这个姓安插到了伯益头上,至于当年被赐姓的到底是伯益还是皋陶,那特么鬼知道。

几千年前的事了,我上哪儿问去。)

最新小说: 快穿:悲惨反派救赎计划 投资万倍返还,开局武圣跪求当义子 神印:身为情魔神,我崽都是反派 HP:混在霍格沃茨当团宠 饲养男魅魔观察计划 高武末世:我被姐姐捡回了家 我在北海道教吹奏 GAMELAND:幻世传奇 大手撈起個胖子 臣那心机的白月光(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