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 > 第204章 ,致大明洪武帝的一封信(上)

第204章 ,致大明洪武帝的一封信(上)(1 / 1)

【……对不起,您查询的相关事宜无可奉告。】

【对不起,您查询的相关事宜无可奉告。】

【对不起,您查询的相关事宜无可奉告……】

‘会是哪儿呢……’

一天后。

西宫,夜。

无意识戳着面前不断闪烁的任务显示板,朱伟光的脸色有些忐忑。

小朱棣走了。

在昨天他跟朱元璋‘夸完’小朱棣的武略后,朱元璋就松口特赦了朱棣的禁令,允许他择日滚蛋回北平了。

然后,小朱棣就跑路了。

昨天晚上连夜骑马跑的。

据说连姚广孝都没带,一个人撒丫子就溜了,燕王府的随从追都追不上。

而跑路时,小朱棣还给朱伟光来了封信,大致就是对他无比感激,邀他以后有时间去北平喝花酒,他请。

对此,朱伟光并没有往心里去。

并不是他不喜欢这个时代的小姐姐,而是他在这个世界可停留的时间不多了。

换而言之,他的下一个任务要开启了。

本来他是想提前查阅一翻做个心理准备的。

可惜这狗系统不当人呐,戳了半天翻来覆去就那么一句话,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冒火。

‘狗系统,最后问你一遍,真的不能说?’

【对不起,您查询的相关事宜无可奉告……】

‘屮!’

【叮咚——友情提示,距离开启下一次位面任务还有一小时,请宿主做好准备……】

恼羞成怒下,正准备开骂,眼前系统画面突然一抖,而后,看着面前弹出的倒计时弹窗,朱伟光陷入了沉思。

‘只剩下一个小时了么……’

抿了抿嘴,又气又无奈的他最终放弃了跟狗系统无意义的对喷,准备开始做点有意义的实事。

早在当年写小说时,他就一直想弥补一些历史的遗憾。

可惜那时候的历史还没有照进他的现实,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照着历史自嗨。

眼下意外身处其中,他觉得自己不留点什么东西改变一下华夏人民的未来,都对不起自己当年那没日没夜的挨饿受冻。

那么,留点什么东西呢?

看着面前这散发着淡淡辉光的笔记本,朱伟光陷入了沉思。

笔记本是真正的笔记本,手写的那种。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笔记本是朱伟光从系统商城里花了一个系统金币兑换出来的系统产物。

而跟普通认知中的笔记本不同,在这个笔记本上写东西不需要笔,只要盯着纸面,到时候你心里想什么,纸上就会自动显现出相应的文字。

更神奇的这东西用不完,根本用不完,昨天刚兑换出来时,朱伟光闲的没事干,盯着笔记本足足骂了一个小时的狗系统,那看起来跟普通信纸差不多的纸面被他扯了满满一床榻。

结果完事一看,这本子一开始多厚最后还是多厚,根本没有半点变化。

其实他一开始是想在系统商城里兑换一台电脑的,但转念想到朱元璋这些古代人也不会用,再加上自己时间紧,任务重,为了避免弄巧成拙,就脱裤子放气兑换了一本拥有‘心灵感应’的奇特笔记本,准备给那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了后世汉人什么叫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的奇人留一份独属于他的心意。

‘致大明洪武皇帝的一封信:

尊敬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陛下,我要走了。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还会不会回来,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而在离开前,我有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想跟您聊聊。

本来这些话我是不应该说的,但感念您在逆境中光复了汉人的江山,没有让汉人的传承彻底断绝。

所以走之前我准备给您留点来自后世的建议与意见,用不用,怎么用,您自己取舍。

一:您麾下时任吏部左侍郎的赵瑁、刑部右侍郎的王惠迪、兵部郎中的王志、工部员外郎的麦至德。

以及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的郭恒很有可能就是此次刺杀案、自杀案的真正主谋。

也许还有其它人牵扯其中,但请您相信我,这几人绝对是主谋中的主谋。

至于各部尚书,说实话,他们很可能不知情,亦或者他们家里人有人背着他们跟这些人来往。

总之,如果要查,我建议可以从这几个人开始。

因为后世史料有记,郭恒几人才是真正的江浙贪污首犯,李彧、王道亨那些人只不过是他们推出来的替罪羊。

这是有史记载的,至于其中是否有其他猫腻,这就需要您自己去寻找答案了,我帮不了您太多。

二:这些时日闲极无聊时,我曾听闻您因那劳什子神迹的评点动了更改藩王、军队、以及户籍制度的心思?

这是好事。

相信我,改,必须改。

因为这是利在当代、罪在千秋的弊政。

要想大明支撑的久一点,就必须要更改这些弊政。

因为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您现在定下的这些制度,其实只适合现在,并不适合未来。

至于怎么改,我听说您还在斟酌,恰巧,我这里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下。

1、藩王可以世袭,但不能没有限制的野蛮世袭,您这种得势后炫耀式的无限制宠溺要不得,那样会拖垮大明财政的。

到最后,您会发现在人心的趋使下,除了养肥一群毫无用处的亲戚,什么都做不了。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除了各房长子外,余者应该有个限制。

比如恩封三世就自动除爵,归位良民。

而作为回报,归为良民后,可参军、可科举、可经商,可从事别人从事的一切活动。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直接全部限制,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与其让您的嫡系后代们从明面转到暗面,不如让他们一直坐在桌子上,这样一来,大家还能看得见,摸得着。

不至于未来出了问题找不到人。

2、军户这个基层世袭武官世家是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您的大明已经有了世袭罔替的勋贵,不需要再搞什么全民皆兵的世袭政策了。

如果害怕未来的某一天大明会因为文恬武嬉而变成大宋,那么您完全可以采取军功募兵制。

即:和平时期一年一招,新兵入伍后三年一散,放归让他们归乡务农,并给他们安排基础的工作。

比如乡村一级的巡捕典吏之流,让他们做一些追凶缉盗的事。

这样既加强了地方安全,又加强了您对地方的统治,何乐而不为?

此外,您还可以以军功定制度,在新兵入幕时,服兵期间有战功的,或者表现好的,有特殊才能的,可以让他们继续留任军队,然后让他们在军功的限制下一步一步往上升任。

这样一来,您的军队就变成了一个不断自我筛查且择优而取的军事朝廷,亦如文官科举那般。

只要您掌握好检察权,将军队内部的腐败把控好,那么到时候您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良将、战将。

到那时,您既不用为日后军威衰落而发愁,又避免了地方武官盘根错节的坐大,割据一方。

因为募来的兵来自五湖四海,最后走的时候,也是四面八方。

而留任的武官您也可以拆散打乱,这些您比我懂,我就不多赘述了。

在这里,我真正想建议的是您在打造军事朝廷时,不要忘了借鉴科举。

是的,科举。

您可以用教化的名义让那些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准备升官发财的秀才们去军队中充当扫盲教书的教员。

让他们去教授那些不识字的士兵识文断字、忠君爱国,不需要士兵人人都当秀才,也不需要学什么诗词歌赋,只要士兵们会读书认字、知道谁是谁非,以后不当兵了,还有个其他出路可以生活就行。

到时候教授合格的,您再让这些秀才姥爷去基层充任吏员,去县、村中完善他们自己的人生认知与能力。

到时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需要您过目,他自己就会冒出来。

这不比您将他们养在翰林院浪费钱粮来的实在?

到时候,谁受不了直接清退永不录用就行,朝堂不需要这种不知武备、不知民生的蛀虫。

而且还能让麾下文武相互监督,避免一方独大乱国篡权……’

“!!”

看着光幕中那因为朱伟光的目光锁定而显现的字幕,以及不断传来的心声,诸天帝王将相们沸腾了。

一些刚刚登基称帝,正发愁未来怎么走的开国帝王们,比如始皇嬴政、汉末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人,更是直接蹦了起来。

“快,快给寡人(朕、孤)记下来,一字不落的记下来,要是少了一个字,寡人(朕、孤)杀尔等全家!!!”

最新小说: 快穿:悲惨反派救赎计划 投资万倍返还,开局武圣跪求当义子 神印:身为情魔神,我崽都是反派 HP:混在霍格沃茨当团宠 饲养男魅魔观察计划 高武末世:我被姐姐捡回了家 我在北海道教吹奏 GAMELAND:幻世传奇 大手撈起個胖子 臣那心机的白月光(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