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宁美玲压低声音,“除非你逃走,躲起来!到时候你就躲到乡下去!”
冯卓没有说话。
他害怕是真的,那个林坝他虽然没听过,可这会儿反应过来,又莫名有种熟悉感。
“等回家再说吧。”冯卓先敷衍了过去。
宁美玲也只能含泪点头,又说:“你手腕还疼吗,我托公安给你带的红药水涂了没有?”
“涂了,没用,还是疼。”
“这个挨千刀的沈占峰,你是人民群众,他凭什么对人民群众下手这么狠,这个王八……”
“女同志。”旁边听着的公安皱起眉,“我有必要提醒你,是冯卓同志自己先动的手,人家是正当防卫,而且辱骂军人是很严重的问题,你嘴上还是留点神。”
宁美玲:“……”
她不敢再提了,只能在心里咒骂了两句继续看着儿子心疼的落泪。
-
重阳节假期很快过去,生活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来。
唯一有不同的,大概就是报社的少儿栏目经过一个重阳节后,变得更加火热起来。
因为上次礼物过多,栏目干脆发表了不收礼物的声明,但尽管如此,除了有小读者的大批量投稿外,还是有不少家长发来感谢信。
进入十一月份后,《大河文摘报》的订阅量几乎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这在从前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他们的报刊一直不温不火,但因为少儿栏目的火热,在县城已经够得上头部的报刊了。
周一例会的时候,汪主编拿着订阅数据数次表扬了少儿栏目,还点名表扬了于舒婉。
汪主编:“我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小于同志,也就没有咱们现在的少儿栏目,更加没有咱们报刊这么大的进步。”
“我希望大家都能像小于同志学习,学习她的先进编撰经验,以及敬业的工作精神。”
说到这里,汪主编笑吟吟从抽屉里又抽出来了个信封,“这里面是咱们县城总报社的来信,表扬咱们今年在最后一个季度提前完成任务。”
马高财忍不住撇撇嘴:“……主编,其他栏目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啊,凭啥一定就是表扬于舒婉的,再说了,我们工作都很努力好不好。”
汪主编对马高财一直没什么好印象,“就你话多,上次停职反省还不过你长记性的。”
马高财脸上没了面子,不服气的替自己辩解:“我这算是正常发言啊,反正我没觉得于舒婉有什么特殊的。”
要真说特殊,最多就是她有个厉害的男人呗。
汪主编接着说:“可你们没有人能想到,在工作之余去回读者的来信吧,不管是大读者小读者,我想你们都没有想过这一点,可小于同志不止想到了,还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少儿栏目都开始尽量给小读者们回信。”
马高财见状不说话了,其他人也都心服口服。
他们工作也都十分认真,但在这方面,于舒婉还真是第一个想到的。
“这次重阳节的主题报刊咱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不过同志们也都不要懈怠,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可以提前看看资料,准备一下过年的内容,除了儿童栏目外,其他的栏目也该想想有没有新鲜的设计来提高阅读量的……”
汪主编发言后就是各个栏目的组长发言,于舒婉没留神听,在纸上写写画画着开小差。
是啊,就快要过年了。
她上一世最不喜欢的就是过年。
爸妈离婚后,两边各自成了家,虽然妈妈那边一直没有要孩子,但毕竟有了新家庭,所以最多也就顾得上给她发个压岁钱,压岁钱也不多,十几二十块的,但足够让她高兴很久了。
等她自己带着新年礼物去找妈妈时,却眼瞧着妈妈把自己给她画的画像随手扔到了垃圾桶里。
至于父亲那边,更是从来没有管过自己,要不是有姥姥这些年来的爱护,她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亲情。
除了这些,过年还要跟着姥姥去见很多很多并不喜欢的亲戚,那些亲戚一个个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年幼的自己流眼泪,就好像看见自己知道没有爸妈管流眼泪他们就会很高兴一样。
所以,这个好像全天下小孩子都喜欢的节日,于舒婉却从小到大都不喜欢过。
长大后有了工作,过年她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画画加班,大年三十要么是看漫画要么就是看小说,她甚至都拒绝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反正他们在合家欢,而她什么也没有。
“嫂子。”
于舒婉回过神,就看见沈文明将自己手里的笔记本一下子盖到了于舒婉的涂鸦上。
随后汪主编恰好走过来,自然也就没看到于舒婉开小差。
沈文明低声道:“我也不想听,每次开会都是这些大道理,耳朵都起茧子了,”
于舒婉明白过来,“谢谢你文明,要不然汪主编看到一准儿要唠叨我半天。”
沈文明不好意思笑了笑:开玩笑的说:“谢啥啊嫂子,过年压岁钱多给我发点就行了。”
“没问题。”
“但是别跟大哥说。”沈文明神秘兮兮:“要是大哥知道了肯定要说我幼稚没长大,哼,他初中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压岁钱,我可没这么严格要求自己。”
于舒婉也笑了出来,初中就自诩是个小大人了,可真不愧是沈占峰。
笑着笑着,于舒婉忽然对今年这个春节少了几分厌恶。
刘敏是个聪明的婆婆,向来不多话,但对于舒婉很好,而且因为抱着愧疚的心理,家里什么事儿都让着于舒婉,对她有时候比对小儿子沈红星还要好。
今年有沈家人陪着,张凤菊应该也会记挂着她,应该会是个很愉快的春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