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隆庆中兴 > 第1133章 辽阳奏疏入都门(二)

第1133章 辽阳奏疏入都门(二)(1 / 2)

('除了在辽东设立布按二司和府州县衙门之外,朱载坖还调整了蓟镇和辽东镇的防区建制。

对于辽东镇来说,现在是大明爆发战事可能性最高的地区了,同时面对土蛮和女真的威胁,辽东镇的边防压力无疑是最为沉重的,而且随着王台的老迈,对于女真人的约束力恐怕会越来越低,朱载坖认为,对于朵颜三卫和土蛮,恐怕大明又要准备对土蛮用兵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经过与提督蓟辽军务戚继光、蓟辽总督兵部尚书汪道昆等人商议之后,朱载坖决定调整了蓟镇与辽东镇的防区,将原属辽东镇的山海关划给蓟镇,而原驻防于此的山海关参将率本部兵马成为辽东镇机兵,同时将辽东总兵从广宁中卫移驻定辽中卫。

吏部很快选出了辽东布按二司和府州县的官员名单,经朱载坖圣裁之后下旨,同时由于辽东布政使司是新设的布政使司,所需要的吏员也参加考选,同时考虑到辽东苦寒,凡是愿意去辽东的,直接授予流外一等吏员,提升辽东吏员的待遇。

而直隶、山东等州府在经过统计之后,也向朱载坖上报了自己辖区内的流民数量,据北直隶上报,直隶诸州县,流民在十万之数,山东要稍微少一些,也有八万之数,在京师也有不少的流民。

于是朱载坖向河南、山东、直隶派出御史,招抚流民,准备正式开始移民。

朱载坖和内阁辅臣、六部堂官,还有辽东的方面之臣,经过商量之后认为,主要还是以大连府为中点,因为辽东半岛上气候温和,是整个辽东最湿润温暖的地方,对于这些的百姓来说相对好适应一些,同时也更加安全,朱载坖在和户部商议之后。

由于今年已经太晚,现在迁移百姓,这些百姓们就会面临辽东的寒冬,这是极为不利的,最好还是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动身相对比较合适。

同时朱载坖从内承运库拨银,与太仓一道给辽东的官府和辽东镇,命令辽东镇的官军士卒在今年修建房舍,为这些百姓提供起码的遮身之所,遵化铁厂也要准备相应的农具。

而衣物棉花之内,朱载坖尽管到处搜罗,布匹倒是能够给百姓支给一匹,但是棉花现在确实是不足,在朱载坖动用内库的储存并请在松江的徐阶帮忙之后,勉强能够保证每人二十两棉花。

还要支给百姓一年的口粮和种子,在种子方面,朱载坖主要是令户部准备的玉米和大豆、高粱等作物的种子,辽东现在还不适宜种植稻麦等粮食,但是种植玉米、大豆、高粱却是十分适合的,这些作物不但可以作为粮食,也可以战马的饲料,大豆还可以榨油、做豆腐,有很大的用处,而且他们都是比较耐寒的作物,能够在辽东生存的。

除了这些之外,朱载坖给愿意去辽东的百姓银一两,钱一贯,作为他们的启动资金,同时命令向辽东加大海运粮秣的力度,朝廷要做好多养这些百姓一年的准备,毕竟有备无患了。

愿意去辽东的百姓,成年男子给田五十亩,成年女子给三十亩,孩童给十五亩,同时举家迁移的,再多给布一匹。

朱载坖很清楚,百姓都是安土重迁,对于大明的百姓就更是如此了,这些愿意迁移到辽东去的,大多是真的在本地活不下去的流民,他们没有任何的家底,需要朝廷的帮助,其实可以算是朝廷的投资,一旦他们在开垦成功,就会为大明提供更多的赋税。

最新小说: 吾父嘉靖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女帝登基后想杀人灭口,幸好我屯兵百万 娘娘,对不住了 我在大唐签到之万物系统 逐鹿乱世,从捕鱼达人到九五至尊 乱世边军一小卒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