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赤骨烽烟与黑石生机**
大胤朝,承平十七年冬。
这个曾经在太祖铁骑下开疆拓土、煊赫一时的庞大帝国,如今已显露出沉重的暮气。龙椅上的皇帝沉迷丹道,朝堂党争倾轧,边疆烽烟渐起。而苏禾所在的北境,正是帝国版图上最冰冷、也最不安宁的伤口。
黑石堡,孤悬于帝国北疆“北境走廊”的最西端。这条狭长的、夹在巍峨“断龙山脉”与广袤“狄戎草原”之间的贫瘠地带,名义上是大胤国土,实则早已是三不管的法外之地。向东三百里,是帝国北疆重镇“朔方城”,驻扎着号称十万、实则吃空饷严重、战力堪忧的“朔方军”。向西,则是被大胤蔑称为“狄戎”的草原诸部联盟——他们彪悍善战,视北境走廊为天然的猎场和劫掠通道,尤其在这严寒断绝生机的冬季,南下“打草谷”(劫掠)的狄戎游骑,如同草原上的饿狼,神出鬼没,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黑石堡,便卡在这条死亡走廊的咽喉要冲。它曾经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戍堡,但早已被朝廷遗忘,被岁月和战火侵蚀得只剩断壁残垣。堡外是无垠的黑色冻土荒原,零星点缀着耐寒的荆棘和枯黄的苔藓。北方,隐约可见“断龙山脉”那如巨龙脊背般连绵起伏、终年积雪的黑色山影,透着亘古的苍凉与压迫。南方,则是通往朔方城方向的、被冰雪覆盖的官道,渺无人烟。东面,隔着大片盐碱荒滩,是被称为“鬼哭峡”的险峻裂谷,风声凄厉如鬼嚎,据说常有商队和流放者在此失踪。西面,目力所及之处,便是狄戎草原那枯黄起伏的地平线,如同一张择人而噬的巨口。
这里,是流放者的坟场,是帝国丢弃废物的垃圾堆,也是狄戎铁蹄随时可能踏过的前沿。
苏禾站在新筑起的荆棘矮墙内,手搭凉棚,眺望着西方那苍茫的地平线。寒风卷起她额前的碎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双沉静得与年龄不符的琥珀色眼眸。关于狄戎的可怕传闻,在流放路上就听得耳朵起茧。昨夜,她尝试着将意念向西方延伸(动物交流能力),捕捉到的是一种模糊却浓烈的、混合着血腥、皮革、马粪和……一种令人极度不安的躁动与贪婪的气息。虽然距离尚远,但那种如同乌云压境般的威胁感,让她脊背发凉。
“苏娘子,你看!”张婶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打断了苏禾的沉思。
苏禾顺着张婶的手指望去。在遥远的西方天际线,靠近“赤骨岭”(一片因土壤富含铁锈而呈现暗红色的丘陵地带,狄戎游骑惯常的藏身点)的方向,一缕极其细微、几乎融入铅灰色天空的……黑烟,正袅袅升起!
烽烟?!
苏禾的心猛地一沉。在这个时代,烽烟就意味着敌袭!虽然距离黑石堡还很远,可能是某个更靠近草原的小村落或哨卡遭了殃,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狄戎的游骑,已经深入北境走廊了!黑石堡,不再仅仅是抵御野兽和严寒的孤岛,更可能成为狄戎铁蹄下的下一个目标!
“告诉所有人,加快进度!”苏禾的声音瞬间变得冰冷而急促,“荆棘墙必须在天黑前全部完成!李大,带人把门口那块石板再加固!用泥浆和石头把缝隙堵死!只留一个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小口子!”防御的紧迫性陡然升级!
整个黑石堡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男人们搬运石头、夯土堵门的动作更加拼命,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敌人的恐惧和拼死一搏的狠劲。女人们整理荆棘的手也更快了,将那些带着倒刺的枝条捆扎得更加密集结实。孩子们被严令待在窝棚最里面,小脸上写满了不安。
苏禾强迫自己冷静。内忧外患,生存的压力从未如此巨大。她快步走向窝棚内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角落——第一块“试验田”。
土壤经过张婶和几个妇人一天多的精心“伺候”(反复翻拌菜渣、用体温捂化小土块、小心地保持湿润),虽然依旧贫瘠,但至少不再像冻铁板一样坚硬。更重要的是,空间里那批在灵泉滋养下疯狂生长的雪里蕻和小萝卜,已经到了必须“移栽”的时候!否则,它们在空间里长得再好,也无法解决现实的饥饿问题,更无法向众人展示“种田”的切实希望!
时机到了!
“张婶,让大家先停下手里的活,都过来。”苏禾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郑重。
众人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围拢到试验田边。
苏禾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走到那个特意隔开的小小避风角,背对着大家,仿佛在整理什么。实则,她以最快的速度,小心翼翼地从空间里,“取出”了十几株长势最好的雪里蕻和小萝卜!
这些在空间里被灵泉滋养、加速生长的植株,状态好得惊人!雪里蕻叶片肥厚翠绿,如同上好的翡翠;小萝卜缨子青翠欲滴,拨开叶子,下面已经结出了小指粗细、白白胖胖、水灵灵的萝卜!浓郁的植物生机混合着泥土的芬芳,瞬间弥漫开来!
当苏禾捧着这十几株鲜翠欲滴、生机勃勃的“神迹”转过身时,整个窝棚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看着她手中的东西!那抹浓烈的、象征着生命的绿色,在这片绝望的灰黑色世界里,耀眼得如同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