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命人将《十思疏》写下来,小心翻看很多遍,里面甚至有一些极尽辛辣的说辞,没想到李家小子竟然会采纳。
更加坚定了他选择李世民为继承人的内心,不是亲生儿子又如何,如此治世人才,不能埋没。
武德年间
李建成看向身后的魏征,此时明显能看到对方脸上的惊讶,他哽住,知道魏征没有背叛他之后情绪更加复杂,他这个弟弟竟然能有如此容人之量,连他自己有时都受不了魏征的耿直。
李渊叹息,李世民登基之后做的如此出彩,他不让他登基似乎都违背天意。
李元吉恼怒,李世民他都是装的!
李世民顶着几人的眼神稳稳地站在那任人打量,坦坦荡荡。
贞观年间。
李世民遥遥望向魏征,恰好魏征此时也看过来。
看着他们俩的眼神交流,程咬金嘟嘟囔囔,“我也会劝谏啊。”咋就让魏征成了千古第一谏臣了。
他旁边的人略微无语,你会劝谏?《十思疏》看都看不明白。
朱元璋挥手,“让那些文武百官也上奏谏言,嗯,给标儿你看。”
他还算有自知之明,手底下那群人怕他都来不及呢,直言不讳?做梦吧。
朱标无奈,不过比起让父皇看,还是他来看吧。
康熙想学,但都能想象到那些文武百官会呈上来什么溜须拍马的奏章。
【在《资治通鉴》中记录这样一个故事: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10]。讲的是李世民得到一支只雀鹰,看见魏征来便藏在怀里,等魏征说完,雀鹰被捂死了。足以证明李世民有多畏惧魏征,噗。】
贞观年间,李世民看着下方憋笑的文武百官,他抚额,《资治通鉴》定是后人所写,后人惯会瞎编,他怎么会怕魏征?
李世民闷闷想,他才不怕,当君主的怎么可能怕臣子?只是每每记起魏征谏言之时,顿时头皮发麻。
第77章 弱国无外交
77
【来接着说李世民,公元630年,张宝相活捉额利可汗,至此西北蕃邦请求奉李世民为‘天可汗’[1],有传言,也就是这位额利可汗在大唐的国宴上跳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