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三位将领,在现阶段的大秦都还属于新生代小年轻。最大的不到三十岁,最小的也就二十五六。
不过问题不大,项羽和韩信也是还没出名的小年轻呢。
蒙恬和王贲两个年轻人在商量要怎么把韩信拐走,不能叫楚人发现这个惊世大才。
章邯好奇地旁听,追问韩信又是什么人?为何两位大将军如此重视他?
王贲同情地看了一眼章邯:
“是你的一生之敌。”
章邯:?
蒙恬拍拍他肩膀:
“别难过,我们帮你打爆他。”
当然只是嘴上说说的,人家据说是兵仙呢,万一打不过那就很尴尬了。所以蒙恬说完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假装没有说过。
害,客套话嘛。
王贲和蒙恬嘀嘀咕咕:
“你怎么说得那么笃定?”
蒙恬小声回答:
“估计不等我们有机会打起来,他就被大秦收编了。”
所以他和韩信根本不需要正面对上,也就分不出胜负。至于打爆,实在不行拼个拳脚功夫,不是说韩信“一力士可擒”吗?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王贲点了点头:
“有道理。”
然后两人就收到了一个噩耗:
“将军!项梁部队里有人跑了!”
不能说是有人跑了,而是项羽这个战争天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和项梁商量后选择了分兵。
项羽带走了一半人马,本来是想绕后突袭的。但是阴差阳错碰到了晃悠到附近的太子殿下,刚刚掌握打仗精髓的太子一下子对上千古名将。
扶苏叹了口气:
“这都是什么运气?”
扶苏掏出了一本《论持久战》:
“没关系,有人能打得过他。”
秦政:……
扶苏一本正经地翻完:
“我们和他打游击好了。”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我方还会伪装演戏,这不就是打游击战的大好时机吗?
十六字真言是什么来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就这么干!
秦政:………………
王翦虚心求教:
“不知这本著作是谁所写?”
扶苏随口回答:
“一位伟人。”
王翦:???
虽然扶苏是封建皇帝,但他还是很欣赏那一位的。立场相悖是一回事,佩服对方的本事和思想是另一回事。
何况,对方还帮他阿父说过好话。
多难得啊,从古至今不骂他爹的人屈指可数!
扶苏把书塞给王将军:
“将军也看看。”
而后和阿父嘀嘀咕咕商量怎么打。
项羽根本不知道附近还藏了一支秦国的精锐队伍,还是为了保证陛下和太子的安全,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
扶苏虽然没有毛先生的本事,却拥有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比如,他的兵平均素质远超项羽的兵,他的军备粮饷也不是项羽能比的。
这就够了。
古代虽然有游击战,但其实运用得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阵地战和遭遇战,游击骚扰就显得更难缠了。
扶苏手里还多是骑兵,在这一马平川的东部平原,来去都十分迅捷。
项羽很快被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秦军的将领是哪个?”
他以前也没听说过谁打仗是这个风格啊!
突然冒出来个章邯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个不知名的将领。而且带的兵还比章邯的更精良,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副将皱眉:
“那人的军队高举的旗帜里有个‘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