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1 / 2)

和父子俩格格不入地扶胥插不上话,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该怎么快速发展人口,人都麻了。

扶胥选择告辞:

“我去处理朝政。”

不能什么事都丢给蒙卿一个人干,至少得留一位君上在旁边主持大局。

秦政摆摆手示意他去,继续和儿子讨论人口的问题。

其实庶民家中人多了,除了吃饭需要更多粮食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是他们要交的“赋”会增加。

赋税赋税,赋和税其实是两个东西。

看字形就能看出来,一个是贝字旁,和钱有关系,上古以贝壳作为货币。另一个是禾字旁,与五谷庄稼有关系。

税谁都知道是什么,就是农民要上交一定比例的粮食,国库里粮食丰足了,遇到天灾人祸才有开仓放粮的资本。

《礼记》中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这当然不是单纯指代粮食,也包括财物等。毕竟先不说哪个国家有条件攒下够吃九年的粮食,又不是新华国,就算有它也存不住。

少数种类的粮食可以存个五年以上,通过现代技术才能继续增加年限。古代没那个条件,一般存个三年就很不容易了。

但由此记载也能看出来,我国人民真的很喜欢当囤鼠。从古代就开始了,不存点粮食和钱财简直没有安全感。

和税相对的则是赋,赋是钱财。

有些税收并不强行要求必须交粮,用钱财来抵也是可以的。比如算赋,就是汉朝征收的人头税,凡年龄15岁到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

不过有一些是不能用钱抵的,只能交粮食。还有一些则是要求必须交钱,逼得百姓只能卖粮换钱。

前者主要是为了保证朝廷的粮食储备,后者就纯粹是故意压迫庶民了。

例如清朝的部分时期,就要求以白银交税。铜钱换白银本身也有比例的波动,严重的时候1300文才换一两。何况卖粮时还得考虑粮食价格的波动,这才导致清朝中后期的百姓苦不堪言。

市场规则决定了物多则贱,农民收粮后正是卖不上价的时候。如果再有奸商压价,不仅粮食换不来多少钱财,换银子的时候还要被宰一笔。

所以有时候看似赋税收的不多,其实那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人家私底下有的是法子压榨人。

扶苏伸手拨乱了父亲才摆好的东西:

“算赋这些也就罢了,有些朝代还有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

西周的时候,周厉王规定喝水要交税。

你说他要是自己建造了一套自来水设施,还给你把水净化得干干净净,那他收点钱也没什么。你自己去野外打水喝他还要收钱,真的过分了。

还有什么明朝的养鸡税、清朝的厘金和捐税等等。

秦政摁住了扶苏的猫爪子:

“不许动。”

他才放好的,又弄乱了。下次不能让儿子变猫了,本来就有猫咪的坏毛病,现在变本加厉。

秦政对扶苏说道:

“他们缺钱又无法从外头赚,自然只能从本国人里加赋税了。”

好多赋税都是为了打仗才加的。

事实上,就算秦政父子不加苛捐杂税,他们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加而已。后世子孙如果搞这些,二人也拦不住。

何况他们也没扶苏这赚钱的本事。

扶苏只好把这件事先暂且抛下:

“左右我们少收点。”

他们多的是法子不用剥削庶民就可以维持朝廷运转,到时候庶民便可以多攒点余钱了,其他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将军们在前线杀敌,父子俩在关中开始推广新种子。

虽然现在再来增加人口有点晚了,估计赶不上占领六国。但种子左右都是要推广出去的,先让秦人占上便宜再说。

各界时间不同,本位面目前还是冬日,即将开春。趁着开春前把种子分发下去,过一个来月就可以直接种了。

关中庶民间渐渐开始流传起始皇帝回归的消息,证据就是朝廷发下来的仙种。这种子一看就不是凡品,一定是仙界仙人赏赐的。

不少人都听说过陛下在寻仙,之前传闻他驾崩了好多人还不敢相信。如今终于确认,不是驾崩了,是成仙了。

扶苏每天就在关中折腾这个,把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函谷关那边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好多入关的军队都有去无回,敏锐的人自然意识到了不对劲。所以现在好些势力陈兵在关外,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就跟那联军讨董的汉末群雄似的,搁那儿开会讨论到底发生什么了。整天开会开会开会,办办宴席喝喝酒,一提到入关去看看就都不接话了。

一部分人认为:

“肯定是秦国还有军队驻扎在关中,所以才叫他们有去无回!”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最新小说: 我真没想勾引校草啊! 七零:我们还是算了吧! 坏脾气美人 悬鸟 却雀[京圈] 捡来的猫想做我男朋友 绝交之后记得做我男朋友 陆老板和他的农场主媳妇 救命!恋爱脑沈总又在秀夫啦 小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