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1 / 2)

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好像是他的诗?是吧?他应该没有记错吧?但是又不确定,万一是别人的呢?

杜牧心想,自己不应该光顾着翻历史书的。

他翻了翻语文,发现很多唐诗都是他们唐朝人耳熟能详的。就只着重看了自己没见过的那些后世作品,忽略了熟悉的。

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对把唐诗也都翻烂。

同考场的孙策和曹操都挺不高兴的。

做到这道题的时候,孙策想起来大乔据说是他未来的夫人,小乔是阿瑜的。这诗写的什么东西,“铜雀春深锁二乔”,简直叫他怒发冲冠。

而且这些后世人怎么回事,明明是大桥小桥,人家姓“桥”,却写成了乔。

曹操就更生气了,他才不是那等见谁的妻妾美貌就强夺的贼子,这诗分明就是在污蔑他。

杜牧打了个冷颤。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觉考场里凉飕飕的。

然而这道题还算是简单的。

下一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__,__。」

正确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商鞅提着笔,表情茫然。

此时的四书五经可不是必学科目,谁没事去背你儒家经典。哪怕书本里有,论语那么多条,一时想不起来也正常。

默写就默写,能不能不要顺便做诗词赏析?

他怎么知道某某诗里最悲壮的一句是什么?他怎么知道哪一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他怎么知道借古讽今是哪句?

身为古人,那些借的“古”在他看来也很“今”好不好!

刷过题的扶苏崽丝毫不受影响。

七上的题目很简单的,还没考到后头诸如《蜀道难》《琵琶行》之类的长诗,那才容易背着背着背岔了。

末世叔叔跟他说,自己小时候背《蜀道难》经常背到第六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就顺利地接上了第三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最后陷入死循环。

扶苏差点被他带歪,也跟着这么背了。然后同样卡死,开始思考相钩连下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蚕丛及鱼凫接在后面这么顺口。

秦政看他迷茫就觉得好玩,故意把什么《逍遥游》拿出来让儿子背,搞得小孩脑子更糊涂了。

还好扶苏的记忆力最后占据了上风。

语文考完,虽然因为中途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导致大家考得痛不欲生。

比如最经典的“我记住了诗词主体没记住诗人和他所在的时代,更没记住诗词标题”,最后有的空没填上。

但比起历史,语文确实难度小得多。

不就是背诵吗?谁还背不下来了!

韩信:……

韩信不想说话。

他一扭头,发现身边的陌生少年也一脸沉郁。他抬头看了一眼,这人头顶名字是李信。

两个信信相顾无言。

为什么武将种子要考文学呢?

李信挠挠脸:

“太多了,时间太紧,所以我才没有背下来。”

先把借口找了,免得回去挨打。

韩信对此深以为然:

“对,才五天,要背三本书,不可能背完的。”

话音刚落,就听见不远处有人大放厥词。

许攸狂傲地跟好友曹操袁绍说:

“区区三本书而已,也不是所有内容都要求背诵,确实很简单。”

韩信再次:……

他讨厌一些在学渣跟前炫耀的学霸。

比如许攸,许攸,以及许攸。

扶苏崽路过此地:

“阿信你是不是没背下来?”

韩信再次受到暴击:

“你们背下来了很了不起吗?”

怎么连三岁的小孩都来嘲讽他了?

扶苏安慰他:

“不是的,我只是提醒你一下,他们背下来了也没有用,不一定能拿到分。”

韩信这下好奇起来:

“为什么?”

扶苏同情地看了一眼那些得意的“学霸”们,小声凑到韩信耳边告诉他,因为写错字就不得分了。

扶苏在他手心写了两字:

“比如「而致千里」,有人会写成「至」,就不得分了。”

“还有一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偏偏又写作「至」。”

韩信回忆起那两个字。

这个确实很容易就会写错,尤其是他们这些古代人,认识的字本来就和简体字不太一样。

简体字里不仅简化了文字,还增加了一些文字。

古代有的字是没有的,如果学不会写简体字的话,默写用自己的文字,就容易造成“写错字”的情况。

其实是他们的字里压根没那个字,时代越靠前越吃亏,好多字都是后头朝代有前头朝代没有的。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的很多字是互通的。比如正和政,写哪个对古人来说都是对的,但是语文默写不认。

最新小说: 我真没想勾引校草啊! 七零:我们还是算了吧! 坏脾气美人 悬鸟 却雀[京圈] 捡来的猫想做我男朋友 绝交之后记得做我男朋友 陆老板和他的农场主媳妇 救命!恋爱脑沈总又在秀夫啦 小时山